匠造凤仪
人物表
- 宫束班:男,45岁,工艺门掌班,性格憨厚耿直,对木工技艺执着到“认死理”,总因较真被嘲笑“憨货”,却藏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匠心。
- 老木:男,60岁,工艺门老匠人,宫束班的师叔,擅长榫卯结构,话少但心细,是宫束班最坚实的后盾。
- 小石:男,22岁,工艺门年轻匠人,手脚麻利却毛躁,起初觉得宫束班“憨”,后被其匠心打动,逐渐沉下心学手艺。
- 阿禾:女,18岁,民间织娘,小石的同乡,擅长编织花纹,被工艺门的工匠精神吸引,主动提出帮忙装饰亭柱。
- 李监工:男,38岁,董卓府中监工,势利眼,急功近利,起初瞧不上宫束班一群“乡野工匠”,常来催促刁难。
- 貂蝉:女,20岁,董卓府中歌姬,聪慧细腻,偶然路过工地,被工匠们的专注打动,暗中关注凤仪亭建造。
- 吕布:男,28岁,董卓义子,骁勇善战却心思细腻,受董卓之命查看亭台进度,对工匠们的手艺暗生敬佩。
- 其他工匠:若干,工艺门弟子及民间召集的木工、瓦工,各有小性格,起初松散,后在宫束班带领下凝聚成一股劲。
第一幕:受命
场景一:董卓府外广场 日 外
【广场上尘土飞扬,几十名工匠背着工具箱站成散乱的几排,李监工叉着腰站在高台上,手里的鞭子“啪”地甩在地上,吓得工匠们缩了缩脖子。】
李监工:(扯着嗓子喊)董丞相有令,要在后花园建一座“凤仪亭”,一月之内必须完工!谁要是敢偷懒耍滑,仔细你们的皮!
【工匠们窃窃私语,有人皱着眉嘀咕“一月太短,哪能建出好亭台”,有人低头摆弄工具,满脸不情愿。宫束班挤在人群里,盯着高台旁张贴的亭台图纸,手指不自觉地在裤腿上比划着榫卯的衔接方式。】
小石:(凑到宫束班身边,压低声音)班头,这图纸画得花里胡哨,柱子要刻鸾凤纹,横梁还要雕缠枝莲,一月时间哪够?李监工就是想拿我们当苦力折腾。
宫束班:(眼神没离开图纸,语气认真)图纸没问题,就是榫卯得用“燕尾扣”,才能让亭顶稳当,还有柱础得埋三尺深,不然经不住风吹雨打。
【李监工走下高台,正好听见宫束班的话,抬脚踢了踢他脚边的工具箱,箱子里的刨子“哐当”一声掉出来。】
李监工:(冷笑)哪来的憨货?丞相要的是“好看”,不是让你在这算“稳不稳”!一月之内建不好,你们工艺门就别想在长安立足!
【老木上前一步,捡起刨子递给宫束班,眼神坚定地看着李监工:“我们工艺门做活,只做扎实的,要是赶工期偷工减料,砸的是我们的招牌。”】
李监工:(瞪着老木)招牌?在董丞相面前,你们的招牌连根草都不如!明天一早,后花园开工,迟到一刻,杖责二十!(甩着鞭子转身走了)
【工匠们炸开了锅,有人说要连夜跑路,有人唉声叹气。宫束班捡起地上的图纸,叠好塞进怀里,转身对众人拱手。】
宫束班:各位兄弟,我知道一月时间紧,但凤仪亭是要传世的活计,咱们不能因为急,就坏了手艺规矩。我宫束班保证,只要大家跟着我好好干,我多算两成工钱,要是建不好,我第一个去领罪。
小石:(挠挠头)班头,你这不是憨吗?李监工都那样了,你还想着“传世”……
宫束班:(拍了拍小石的肩膀,笑了笑)憨就憨吧,咱们工匠的本分,就是把手里的活做细、做精。老木师叔,你帮我算柱础的尺寸;其他兄弟,今晚先把工具磨利,明天一早,咱们开工!
【老木点点头,工匠们互相看了看,有人先扛起了工具箱:“行,宫班头都这么说了,咱们就干!”众人跟着附和,散乱的队伍渐渐排齐,朝着后花园的方向走去。】
第二幕:造亭
场景二:董卓府后花园工地 日 外
【工地中央挖了四个深坑,老木正拿着墨斗在坑边放线,宫束班蹲在一旁,手里拿着木尺,反复测量坑的深度。小石扛着一根圆木跑过来,累得满头大汗,把木柴扔在地上。】
小石:班头,这圆木够粗了吧?我跑了三个木料铺才找到的,你看这纹理,多顺!
宫束班:(起身走到圆木旁,用手指摸了摸木面,又凑近闻了闻)这木是樟木,虽然顺直,但容易招虫,得用桐油泡三天,再刷两层漆,不然过两年就会蛀空。
小石:(撇撇嘴)班头,这亭台是给丞相府建的,说不定过阵子就换样式了,哪用得着这么麻烦?
宫束班:(拿起刨子,在圆木上刨了一下,木屑卷着香屑掉下来)不管是谁用,只要是咱们做的活,就得经得起日子磨。你过来,我教你怎么刨出平整的木面,刨子要贴紧木头,力道得匀……
【阿禾提着一个竹篮走过来,篮子里装着彩色的丝线,她站在工地边缘,看着宫束班教小石刨木,眼神里满是好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