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骨云梁:宫束班造黄鹤楼
人物表
- 老木:宫束班班主,年近六旬,左手缺半指,善辨木性,话少心热,人称“木痴”
- 小石:二十岁,老木徒弟,手巧嘴碎,爱打听鬼神轶事,总把“这不可能”挂嘴边
- 阿禾:十九岁,随父学漆艺,因父病替班加入宫束班,能以漆绘再现云雾流动之态
- 老墨:五十岁,木工老手,总爱挑毛病,实则担心活计不扎实,藏着一本祖传《营构秘录》
- 吴景:东吴建威中郎将,监造黄鹤楼,严肃刻板,唯孙权之命是从
- 白发翁:神秘老者,常着青布衫,雨天现身工地,懂木构玄机,似有神通
- 工匠若干:宫束班成员、临时征召的民匠
- 士兵若干:东吴守军
第一幕:征召急,憨匠聚武昌
场景一:武昌城外,木作坊,晨
【晨光穿破薄雾,木屑在光里飘飞。老木正用刨子刨一根香樟木,刨花卷成雪白的浪。小石蹲在一旁,给木楔子刻花纹,刻着刻着就走了神。】
小石:师父,您说这东吴的官儿,怎么突然要建高楼?说是“了望军情”,我听街口卖茶的王婆说,是吴王想给天上的神仙搭个歇脚的地儿呢!
【老木没抬头,把刨好的木料竖起来,眯眼瞅着木纹走向。】
老木:刨子要贴紧木身,走神会伤手。还有,神仙不爱歇没根的楼。
【“哐当”一声,作坊门被推开。吴景带着两个士兵走进来,甲胄上还沾着露水。】
吴景:谁是宫束班老木?
【老木放下刨子,直起身,左手的断指在阳光下格外显眼。】
老木:在下。
吴景:吴王有令,建黄鹤楼于蛇山之巅,需能“凌云望江,历百年不倾”。听闻宫束班善造精巧木构,三日内,带齐工具到蛇山工地报到。误期,按军法处置。
【吴景扔下半袋铜钱,转身就走。小石赶紧捡起钱袋,掂量着咧嘴笑。】
小石:师父!这钱够咱们买半年的木料了!就是……蛇山那地方,前阵子老有人说夜里听见木头“吱呀”响,像有东西在拆架子,怪吓人的。
【老木走到作坊门口,望向蛇山方向。山尖隐在云里,像一根插在江面上的木柱。】
老木:怕就别去。
小石:我不是怕!我就是……想知道那响声到底是啥!
【这时,阿禾挎着漆箱跑进来,额角沾着汗。】
阿禾:老木班主?我爹染了风寒,没法来,我替他来应班。我会调漆,还能画纹样,您看……
【老木瞅了眼她漆箱里的漆料,指尖蘸了点朱红漆,在木头上画了道弧线,竟像一道小彩虹。】
老木:漆要能裹住木头的气,你试试。
【阿禾立刻取了笔,蘸着掺了云母粉的漆,在那道弧线旁补了几笔云纹。阳光一照,云纹像在动。老木点点头。】
场景二:蛇山工地,午
【蛇山顶上,已搭起临时木架。老墨正对着一堆松木发脾气,手里的斧头往地上一剁,震得木屑乱跳。】
老墨:这是什么破料!纹理斜得能当滑梯,用它做梁,风一吹就得塌!吴将军,这活没法干!
【吴景皱着眉,刚要说话,老木带着小石、阿禾走过来。】
老木:松木斜纹,可做“悬鱼”。把它锯成薄片,雕成鱼形,挂在檐角,既能挡雨,又能借风势抵消摇晃。
【老墨转头瞪着老木,翻出怀里的《营构秘录》,指着其中一页。】
老墨:《秘录》里说“梁必用直纹硬木”,你倒好,拿废料当宝贝!我看你们宫束班,就是一群只会耍小聪明的憨货!
小石:你才憨货!我师父辨木比你认自家孙子还准!
【阿禾赶紧拉了拉小石的袖子。老木没理会争执,走到一根被弃置的楠木前,用手敲了敲。木头发出“咚咚”的闷响,不像普通楠木那样清脆。】
老木:这木里有空腔,是“空心楠”。但空腔里藏着树脂,经年不腐。把它劈成两半,掏空内腔,做成“通音管”,藏在柱里,雨天能顺着管排水,还能让楼里说话有回响,像在云里说话。
【吴景走过来,盯着那根楠木,语气缓和了些。】
吴景:若真能如此,便按你说的办。但吴王要这楼“凌云”,你怎么让它看起来像在云里?
【老木抬头看了看天,云正从山尖飘过。】
老木:等下雨就知道了。
第二幕:雨遇仙,木构藏玄机
场景一:蛇山工地,雨夜
【连下了三天雨,工地泥泞不堪。工匠们都躲在临时棚里,小石正给阿禾讲鬼故事,讲得唾沫横飞。】
小石:我听我姥姥说,以前有个木匠,偷了神社的木头盖房,夜里就有小鬼来敲窗户,说“还我骨头”!
阿禾:你别瞎讲,木头是有灵性的,你对它好,它就护着你。
【老墨坐在角落里,翻着《营构秘录》,眉头越皱越紧。老木站在棚外,望着雨中的木架,雨水打湿了他的青布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