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骨惊涛——阴平桥纪事
人物表
- 宫束班:约45岁,民间工匠班首,面容黝黑,手掌布满老茧,性格固执却心怀热忱,人称“憨班头”,对木结构营造有独到见解。
- 石头:22岁,宫束班徒弟,力大无穷,性子直爽,做事毛躁却忠诚,擅长伐木与凿榫。
- 巧娘:20岁,随父学过木工,后加入宫束班,心思细腻,精通木构件打磨与雕花,暗恋石头。
- 老木匠:60岁,宫束班前辈,经验丰富,熟悉古桥营造古法,常提点众人,性格沉稳。
- 诸葛绪:曹魏将领,约35岁,严肃果决,急于打通阴平要道,对民间工匠既依赖又提防。
- 魏兵甲、乙:诸葛绪部下,负责监督工匠施工,态度傲慢。
- 众工匠:二十余人,宫束班带领的民间匠人,各有专长,性格各异。
第一幕:临危受命
场景一:阴平渡口 日 外
【湍急的白水江与白龙江在此交汇,江水裹挟着泥沙奔涌,渡口处仅有几根临时搭建的木筏,被浪头打得摇摇欲坠。岸边挤满了曹魏士兵与搬运粮草的民夫,诸葛绪身披铠甲,立于一块巨石上,眉头紧锁。】
魏兵甲:(指着江面,语气急躁)将军,这江太险了!木筏根本运不了多少兵马粮草,再这样拖下去,耽误了截断姜维后路的时机,咱们都得受罚!
诸葛绪:(沉声)我岂能不知?可附近连座像样的桥都没有,总不能让士兵游过去!(目光扫过岸边,突然瞥见一群背着工具箱的工匠,眼前一亮)那是何人?
【宫束班带着石头、巧娘、老木匠及众工匠,刚从山那边赶来,身上沾着木屑与尘土。石头扛着一把大斧,巧娘手里攥着一把木锉,老木匠拄着一根木杖,木杖顶端还刻着榫卯纹路。】
宫束班:(听到声响,抬头看向诸葛绪,拱手)草民宫束班,带着徒弟们路过此处,不知将军唤我等何事?
诸葛绪:(走下巨石,打量着宫束班一行人,语气带着审视)你们是木匠?可会造桥?
石头:(抢先开口)那当然!我们班头造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
魏兵乙:(厉声)放肆!敢对将军无礼!
宫束班:(拉住石头,摇头)徒弟口无遮拦,将军莫怪。草民确实懂些造桥手艺,只是这江水流急,造桥难度极大,需得仔细筹划。
老木匠:(上前一步,缓缓说道)此江两江交汇,水势紊乱,且江底多暗礁,寻常木桥怕是立不住。老夫年轻时曾听师父说,此处需用“叠木伸臂”之法,以榫卯相扣,才能让桥体稳固。
诸葛绪:(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叠木伸臂?不管什么法子,只要能在半月之内造出桥,本将军重重有赏!若造不出来……(语气骤然变冷)你们也别想离开这阴平渡口。
巧娘:(小声对宫束班说)班头,半月时间太短了,而且他们是魏军,咱们帮他们造桥,会不会……
宫束班:(看向湍急的江水,又望向岸边焦急等待的民夫,叹气)造桥是为了让人能平安过江,不管是谁用,只要桥能立住,就值得。(转向诸葛绪)将军,草民应下了,但有三个条件。
诸葛绪:你说。
宫束班:第一,需给我们足够的木料,且要选百年以上的硬木;第二,让士兵协助我们伐木、运料,不得推诿;第三,施工期间,不得随意干涉我们的营造步骤,若出了差错,草民担责,但也需将军信任。
诸葛绪:(沉吟片刻,点头)好!本将军答应你!明日一早,便让士兵随你们去伐木,若敢欺瞒,定不饶你!
场景二:工匠营地 夜 内
【临时搭建的茅草棚里,宫束班、石头、巧娘、老木匠围坐在篝火旁,篝火上烤着几块红薯。众工匠三三两两坐在周围,脸上满是疲惫与担忧。】
工匠甲:班头,那魏军看着就凶,万一咱们半月造不好桥,他们真会对咱们动手吗?
工匠乙:而且这江太险了,叠木伸臂的法子虽好,可咱们以前只在小江上试过,这么大的江,从来没造过啊!
石头:(咬了一口红薯,含糊不清地说)怕什么!有班头在,肯定能造好!咱们以前造的桥,哪次不是别人觉得不行,最后都立住了?
巧娘:(瞪了石头一眼)就你嘴硬,白天还跟魏军顶嘴,要是班头没拦着,你早就被他们打了。(转向宫束班,语气轻柔)班头,你真有把握吗?
宫束班:(拿起一根木棍,在地上画着桥的结构图)我也没有十足把握,但老木匠说得对,叠木伸臂是唯一的法子。咱们选的木料要先在水里泡三天,让木材吸足水分,变得更坚韧;然后每十根圆木为一排,叠十排,用榫卯扣住,再在桥身加廊阁,既能挡风雨,又能分散桥体重量。
老木匠:(抚摸着木杖)还有江底的桥基,得用生铁铸件固定,再铺上厚木板,不然江水一冲,桥基就会松动。老夫明天去跟魏军说,让他们准备生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