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萼凝辉
人物表
- 李憨:宫束班班头,三十余岁,身材敦实,手上布满老茧,看似粗鲁莽撞,实则对木构精度执念极深,常因“差一分便塌了风骨”与工匠争执。
- 陈墨:宫束班木作匠师,二十七八岁,眉眼清秀,擅长雕花,能在方寸木头上刻出“风过牡丹动”的活态,却总因过于追求细节被李憨骂“磨洋工”。
- 王夯:宫束班石作匠师,四十岁,沉默寡言,力大无穷,能徒手搬起半人高的青石板,对石材纹理的判断从未出错,只信“石头会说话”。
- 赵巧:宫束班漆作匠师,二十出头,姑娘家,手脚麻利,调漆配色独步,能调出与晚霞无二的“胭脂红”,却因性别常被其他工匠质疑“小姑娘家懂什么承重”。
- 高力士:内侍省少监,五十余岁,举止端庄,眼神锐利,受唐玄宗之命监造花萼相辉楼,起初轻视民间工匠,后被其技艺与执着打动。
- 唐玄宗:李隆基,四十岁左右,意气风发,重视兄弟情谊,欲建花萼相辉楼彰显“兄友弟恭”,对建筑细节有极高要求。
- 张九龄:宰相,五十余岁,老成持重,关注工程耗资与民生,曾劝诫玄宗“楼可建,民不可劳”。
- 众工匠:宫束班学徒、其他工种匠人,各有性格,构成民间工匠群像。
第一幕:诏命突至,憨班领命
场景一:长安城东南,宫束班作坊
【时】唐开元十四年,春,辰时
【景】作坊院内堆满木料、石材,锯木声、凿木声此起彼伏。李憨光着膀子,正蹲在地上用墨斗弹线,背上汗珠顺着旧疤往下淌。陈墨坐在一旁木凳上,拿着刻刀雕琢一块桃木,木屑如雪花般落在膝头。王夯靠在青石板上打盹,手里还攥着半截刚磨好的錾子。赵巧蹲在漆桶旁,用细毛刷蘸着漆,在木板上试色,指尖沾着红漆,像抹了胭脂。
【动作】李憨弹完线,起身踹了踹王夯的腿,声音洪亮如钟。
李憨:(粗声粗气)王夯!别睡了!这批柱础石要是再磨不出“圆中带方”的弧度,晚上就别想喝我的高粱酒!
【动作】王夯慢悠悠睁开眼,把錾子别在腰上,没说话,走到青石板前,伸出粗糙的手掌贴在石材上,来回摩挲,像摸自家孩子的脸。
王夯:(声音低沉)石头说,它左边硬,右边软,得从右边先下錾,不然会裂。
【动作】陈墨放下刻刀,举着桃木凑近李憨,眼里闪着光。
陈墨:班头,你看这牡丹,我加了片卷边的叶子,风一吹,是不是像要飘起来?
【动作】李憨瞥了一眼,伸手在桃木上敲了敲,眉头皱成疙瘩。
李憨:飘什么飘!这是要安在花萼楼的廊柱上,不是姑娘家的梳妆盒!柱上雕花得稳,得撑住楼的气势,你这叶子太柔,风一吹就塌了!(顿了顿,声音稍缓)再改,把叶子的筋刻深些,要透着股硬气。
【动作】赵巧站起身,拿着试色的木板走过来,小声开口。
赵巧:班头,我调了新的“晚霞漆”,你看配楼檐行不行?上次你说要“像夕阳落在琉璃上的色”,我加了点赭石,应该差不多了。
【动作】李憨接过木板,对着太阳举起来,眯着眼看了半天,嘴角不自觉往上扬,又很快压下去。
李憨:还行,就是别太艳,皇家的楼,得沉得住气。
【动作】突然,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停在作坊门口。两个身着紫袍的内侍走进来,身后跟着几个禁军,气势威严。作坊里的工匠瞬间停了手,纷纷站好,大气不敢出。高力士走在最前面,目光扫过院内的工匠,最后落在李憨身上。
高力士:(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哪位是宫束班班头李憨?
【动作】李憨往前跨了一步,双手抱拳,腰杆挺得笔直,脸上却有些紧张,手心冒了汗。
李憨:小人便是李憨,不知公公找小人何事?
高力士:(从袖中取出一卷明黄圣旨,展开)陛下有旨:命宫束班领民间工匠,于兴庆宫东侧建造花萼相辉楼,工期一年,需得“飞檐映日,雕梁绕云,彰显兄弟情谊,不负天下瞩目”。尔等需尽心竭力,不得有误。
【动作】众工匠哗然,有人惊得手里的工具掉在地上。陈墨瞪大了眼,王夯也站直了身子,赵巧攥紧了手里的漆刷。李憨愣了愣,随即双膝跪地,双手接过圣旨,声音有些发颤,却很坚定。
李憨:小人李憨,率宫束班全体工匠,接陛下圣命!定不辱使命,建出天下第一等的花萼相辉楼!
【动作】高力士收好圣旨,走到李憨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眼神里带着审视。
高力士:陛下说了,花萼楼是彰显皇家气度的要紧事,你们都是民间工匠,可别拿“乡野手艺”糊弄差事。若是出了差错,不仅你们脑袋不保,连咱家也担待不起。
李憨:(抬起头,眼神里没了紧张,只剩执着)公公放心!小人手里的活,从来只分“成”与“不成”,不分“民间”与“皇家”。木头不会骗人,石头也不会骗人,花萼楼建得好不好,完工那天,太阳照着楼檐,风穿过廊柱,自有分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