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工坊志:工艺门“憨货”传艺记
人物表
- 老憨:工艺门宫束班班主,五十余岁,皮肤黝黑,手上布满老茧,说话直来直去,做事一根筋,对灌钢法技艺极为执着。
- 二憨:老憨徒弟,二十出头,憨厚老实,学手艺认真刻苦,但有时会犯迷糊,爱跟老憨拌嘴。
- 三憨:老憨徒弟,与二憨同龄,性格开朗,手脚麻利,脑子灵活,擅长观察总结,是老憨的得力助手。
- 李匠头:长安城西工坊匠头,四十多岁,经验丰富,起初对工艺门的灌钢法半信半疑,注重实际效果。
- 王铁匠:城西工坊铁匠,三十多岁,性格急躁,固守传统锻铁方法,对新工艺有抵触情绪。
- 赵掌柜:长安城里的兵器商人,五十岁左右,精明干练,看重兵器质量,希望能找到更优质的钢铁制作兵器。
- 众铁匠:城西工坊的其他铁匠,多为二十至四十岁,态度各异,有的好奇,有的观望。
第一幕:初到长安,遇冷遭疑
场景一:长安城西工坊门口 - 日 - 外
【清晨,阳光洒在长安城西工坊的木门上,工坊内传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老憨带着二憨、三憨背着工具箱,风尘仆仆地站在工坊门口,老憨抻着脖子往里瞅,二憨不停地擦着额头的汗,三憨则整理着工具箱里的工具。】
老憨:(嗓门洪亮)里头有人没?俺们是工艺门宫束班的,来给大伙传灌钢法的手艺!
【打铁声渐停,工坊门“吱呀”一声打开,李匠头探出头来,上下打量着老憨三人,身后跟着几个铁匠,王铁匠抱着胳膊,一脸不屑。】
李匠头:(语气平淡)工艺门?灌钢法?没听过。俺们这工坊用老法子打铁几十年了,啥兵器、农具没造过,不用劳烦各位了。
王铁匠:(冷笑一声)哼,看你们这风尘仆仆的样,怕不是来骗吃骗喝的吧?还灌钢法,别是瞎琢磨出来的破烂法子,耽误我们干活。
二憨:(急得脸通红)你咋说话呢!俺们师傅的灌钢法可厉害着呢,打出来的钢又硬又韧,比你们老法子强多了!
老憨:(拽了拽二憨的胳膊,瞪了他一眼)二憨,别跟人家吵。李匠头,俺们不是骗子,俺们这灌钢法是祖辈传下来的真手艺,能提高钢铁质量,还能省不少功夫。你要是不信,俺们可以当场给你们演示演示。
李匠头:(犹豫了一下,看向身后的众铁匠)大伙觉得呢?要不就让他们试试?要是真有用,对咱们工坊也是件好事。
众铁匠甲:匠头,我觉得可以试试,说不定真有好手艺呢。
众铁匠乙:是啊,老是用老法子,也没啥进步,看看也好。
李匠头:(点点头)行,那你们就试试。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要是耽误了工坊的活计,你们可得赔偿。
老憨:(拍着胸脯)放心!俺们保证,要么把好手艺教给你们,要么立马走人,绝不耽误你们干活!
【李匠头侧身让开,老憨带着二憨、三憨走进工坊,王铁匠狠狠瞪了他们一眼,也跟着走了进去。】
场景二:城西工坊打铁区 - 日 - 内
【工坊内,炉火熊熊,铁砧、铁锤等工具摆放整齐。老憨让二憨、三憨把工具箱打开,取出所需的材料和工具,众铁匠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
老憨:(指着一堆熟铁和生铁)大伙看好了,这灌钢法第一步,就是要把这柔铁(熟铁)屈盘起来,然后把这生铁陷在中间。
【二憨按照老憨的吩咐,将熟铁弯成圆盘状,三憨则把生铁块放在熟铁圆盘的中间缝隙里,老憨仔细调整着位置。】
王铁匠:(撇了撇嘴)就这么把铁堆在一起?能行吗?俺们平时都是把铁烧红了直接锻打,哪有这么麻烦的。
老憨:(没理会王铁匠,继续说道)接下来,要用泥把它们封起来,这样烧的时候,热量才不会散得太快,生铁也能更好地融化,渗到熟铁里去。
【三憨端来调好的泥,老憨和他一起把铁堆仔细包裹起来,只留下一个小口。众铁匠看得目不转睛,李匠头也凑上前来,仔细观察着泥的成分。】
李匠头:老憨师傅,你这泥里加了啥东西啊?看着跟普通的泥不太一样。
老憨:(笑了笑)李匠头好眼力!这里头加了草木灰和石英砂,能起到保温和助熔的作用,让生铁更容易化开,还能去除铁里的杂质。
【老憨把封好泥的铁堆放进炉火里,二憨拉动风箱,炉火越烧越旺,火苗窜得老高。众铁匠围在炉火旁,焦急地等待着,王铁匠在一旁来回踱步,显得很不耐烦。】
三憨:(小声对老憨说)师傅,你说这次能成不?他们好像还是不太信咱们。
老憨:(拍了拍三憨的肩膀)放心,咱们的手艺错不了。等会儿开炉了,让他们看看啥叫真正的好钢!
【过了大约一个时辰,老憨让二憨停下拉风箱,待炉火稍凉,他小心翼翼地把铁堆从炉子里取出来,敲掉外面的泥壳。只见里面的熟铁和生铁已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块黑亮的钢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