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宫束班造简记
人物表
- 老班头:宫束班掌事,年近五十,总爱捋着半秃的胡子装威严,实则心软嘴硬,最护着手下这群“憨货”
- 大牛:二十出头,力大如牛,抡锤子能震得地面颤三颤,就是脑子转得慢,常把“班头说的准没错”挂嘴边
- 小墨:十八九岁,手巧心细,刻字能把铜简当宣纸,就是爱较真,逮着细节能跟人辩半个时辰
- 阿罗:二十岁,眼尖嘴快,满脑子奇思妙想,总爱给活儿添点“新花样”,也总因此闯祸
- 监工李大人:四十多岁,官腔十足,捧着个玉如意,走路迈着八字步,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来“盯差”的
- 内侍省陈公公:说话捏着嗓子,眼神挑剔,手里的拂尘甩得比谁都勤,专挑细枝末节的错处
第一幕:宫束班接旨,憨货们慌了神
场景
长安,宫束班工坊。
工坊里摆着各式青铜器件,有的刚铸好还带着余温,有的正在打磨,木屑与铜屑混着松香的味道飘在空气里。老班头正蹲在地上,拿着小锤敲一个铜鼎的边角,大牛扛着根铜条哼哧哼哧往里走,小墨趴在案子上,对着一块铜片细细刻花纹,阿罗则凑在窗边,偷偷用铜屑在石板上画小人。
(突然,工坊外传来一阵马蹄声,接着是内侍省的唱喏声:“圣旨到——宫束班接旨!”)
老班头(手一抖,小锤掉在地上):坏了!这时候来圣旨,准没轻巧活儿!快,都别愣着,整肃衣冠,接旨!
(众人慌作一团,大牛手忙脚乱把铜条往墙角一扔,差点砸到阿罗;阿罗赶紧抹掉石板上的小人,蹭得满手铜粉;小墨把刻刀一收,不小心碰倒了装朱砂的碟子,红粉撒了半案)
陈公公(迈着小碎步走进来,身后跟着两个小太监,展开明黄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需铸造投龙铜简一枚,用于祈天寿、报神恩,限宫束班半月之内完工,务求精雕细琢,不得有误。钦此。
老班头(领着众人跪地接旨,声音有点发颤):臣……臣宫束班接旨,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陈公公收了圣旨,用拂尘扫了扫工坊的柱子,眼神扫过满地铜屑)
陈公公:老班头,这投龙铜简可是陛下亲嘱的差事,用的是上好的青铜料,还得刻上陛下的生辰八字和祈愿文,半点差池都不能有。咱家丑话说在前头,要是误了工期,或是出了纰漏,你们宫束班可担待不起。
阿罗(小声嘀咕):不就是块铜简嘛,刻几个字还能难倒咱们?
陈公公(耳朵尖,立马转头瞪阿罗):你这小工匠倒会说大话!陛下的投龙简,要的是“笔笔见诚心,字字显敬畏”,不是你们平日里打个铜盆、铸个铜炉能比的。后天李大人会来监工,你们可别给咱家惹麻烦!
(陈公公甩着拂尘走了,众人起身,你看我我看你)
大牛:班头,投龙铜简是啥呀?比咱们上次铸的那尊铜狮子还难吗?
老班头(捡起地上的小锤,叹了口气):那可不是!投龙简是陛下用来跟神仙“说话”的物件,材质得纯,刻字得端,连铜简的弧度都得合着“天圆地方”的规矩。半个月时间,紧赶慢赶也未必能成。
小墨(看着案上撒的朱砂,皱着眉):班头,我刚才看陈公公拿的料子清单,说是要掺三成的锡,这样青铜才够硬,刻字不容易崩口。可要是锡多了,铜简又容易脆,得拿捏好比例。
阿罗:嗨呀,比例的事儿交给小墨不就完了!我觉得咱们得在铜简上加点花样,比如刻几朵祥云,再缀几颗小乳钉,这样看着才气派,陛下见了准高兴!
老班头(瞪了阿罗一眼):你少出馊主意!陛下要的是“庄重”,不是“花哨”。要是刻错了纹样,咱们都得吃不了兜着走。从今天起,工坊歇了别的活儿,所有人都围着这投龙简转!大牛负责熔铜,小墨管刻字,阿罗……你就负责磨铜片,哪儿也别去瞎晃!
阿罗(耷拉着脑袋):哦……知道了。
第二幕:熔铜出岔子,憨货们闹笑话
场景
三日后,工坊后院的熔铜炉旁。
熔铜炉烧得通红,火苗窜得有一人高,大牛光着膀子,正用大铁钳夹着铜块往炉里送,汗珠顺着胳膊往下淌。老班头站在一旁,手里拿着个小秤,时不时往炉里添点锡块。小墨在旁边整理刻字的工具,阿罗则蹲在地上,把磨好的铜片摞成一摞,嘴里还哼着小调。
(突然,熔铜炉“砰”的一声,冒出一股黑烟,火苗一下子矮了半截)
大牛(吓得往后跳了一步,铁钳差点掉地上):班头!咋回事?这炉子咋还“发脾气”了?
老班头(赶紧凑过去看,眉头拧成疙瘩):坏了!准是锡块添多了,铜水跟锡水没融匀,起反应了!快,把炉门打开点,让烟散散,再加点纯铜块进去中和!
(大牛赶紧照做,刚打开炉门,一股热浪裹着黑烟涌出来,呛得他直咳嗽。阿罗见状,赶紧跑去找水桶,结果慌慌张张撞翻了小墨的工具盒,刻刀、凿子撒了一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