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魂唐韵:宫束班艺会吴道子
场景一:长安城西市旁客栈院落
【时】唐开元二十五年,暮春午后,微风拂柳,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青石板上,映出细碎光斑
【景】院落中央摆着一张半旧楠木画案,案上摊着数张生宣,旁侧砚台里磨好的徽墨泛着光泽,几支狼毫笔斜插在竹制笔洗中。墙角堆着几卷画轴,其中一卷半展开,露出几笔勾勒粗犷的鬼神轮廓
【人】
- 阿福:宫束班画工,二十出头,身材微胖,脸上沾着墨渍,正蹲在地上用炭笔在石板上画小鬼,画到鬼的獠牙时忍不住咧嘴傻笑
- 老周:宫束班匠人,五十余岁,鬓角染霜,正坐在竹椅上用细砂纸打磨新做的画框,动作慢悠悠,时不时抬头看阿福的“石板鬼画”
- 小满:宫束班唯一女画工,十八九岁,梳着双丫髻,手里攥着一支小号狼毫,正对着院中的海棠花写生,画纸边角却偷偷画了个吐舌头的小神佛
- 柱子:宫束班学徒,十五六岁,瘦高个,正踮着脚往画案上的颜料碟里倒石青,手一抖洒了些在案边,慌忙用袖子去擦,反倒蹭得更脏
(阿福用炭笔在石板上重重描了最后一笔,拍了拍手站起来,肚子上的布围裙晃了晃)
阿福:(指着石板上的鬼像)你们看!我这“饿鬼夺食图”,这獠牙够不够凶?上次在洛阳城隍庙见的泥塑鬼,都没我画的有劲儿!
(老周放下砂纸,眯着眼睛打量片刻,摇了摇头)
老周:憨货!饿鬼要的是“饥”,不是“凶”。你看你画的鬼,肚子圆滚滚的,倒像刚偷喝了三斤米酒,哪有半分饥肠辘辘的样子?
(小满捂着嘴笑,把画纸反过来,露出角落里的小神佛)
小满:阿福哥画的是“胖鬼”,我这才是正经神佛呢!你看这菩萨的柳叶眉,是不是比庙里的泥塑还温柔?
(柱子擦完颜料,凑过来看,不小心把袖子上的石青蹭到小满画纸上,染了一小块蓝)
柱子:(急得脸通红)对不住对不住!小满姐,我不是故意的……要不我给你再裁一张纸?
(小满瞪了他一眼,随即又笑了,用指尖蘸了点石青,在神佛旁边画了朵蓝莲花)
小满:算啦,就当给菩萨添个莲花座。话说咱们宫束班做工艺门这么久,画的都是门上的吉祥纹样,什么时候能画点真正的鬼神佛,像那些名家一样教化世人啊?
(老周叹了口气,拿起案上的画轴展开,是一幅临摹的《天王送子图》残卷)
老周:前几日去东市书坊,见有人卖吴道子先生的画稿,那线条才叫绝!“吴带当风”不是吹的,画里的天王衣袂像真要飘起来似的,恶鬼的狰狞、菩萨的慈悲,一眼就能看出来。咱们这点本事,还差得远呢!
(阿福挠了挠头,凑到画轴前,手指顺着线条描摹)
阿福:我听说吴道子先生就在长安,要是能请他指点指点,咱们也能画出像样的鬼神佛,让买工艺门的人不光看个热闹,还能明白点道理——比如见了恶鬼就想起行善,见了菩萨就想起慈悲。
(小满眼睛一亮,放下画笔)
小满:对啊!咱们宫束班虽说是做工艺门的,可也得有点真本事。要是能和吴道子先生切磋,哪怕就听他说一句话,也比咱们瞎琢磨强!
(柱子急得直跺脚)
柱子:可咱们就是一群小匠人,怎么能见到吴道子先生?他可是陛下都召见的画圣啊!
(老周摸了摸胡须,忽然笑了)
老周:别急,我有个远房表弟在荐福寺当和尚,前几日说吴道子先生受寺里之托,要画一幅《地狱变相图》,这几日正在寺里准备。咱们要是能去荐福寺,说不定能遇上。
(阿福一拍大腿,差点把石板上的炭笔震掉)
阿福:那还等什么?咱们现在就去!带上咱们画的鬼神稿,就算不能让先生指点,也能开开眼!
(小满赶紧把画纸叠好,柱子慌忙收拾颜料碟,老周小心地把临摹的画轴卷好,几人吵吵嚷嚷地往外走,阿福走在最后,还不忘回头看了眼石板上的“胖鬼”,偷偷用脚把鬼的肚子蹭小了点)
场景二:荐福寺西院画室
【时】同日傍晚,夕阳斜照,透过画室的格窗,将墙上的素绢染成暖金色
【景】画室宽敞,正中央立着一幅巨大的素绢,绢旁摆着数十支粗细不一的画笔,案上放着朱砂、石绿、石黄等颜料,还有几卷吴道子画的草稿,上面的鬼神形象栩栩如生,线条遒劲有力。画室角落放着一张矮几,几上有一壶茶和两个茶杯
【人】
- 吴道子:年近六十,须发半白,身着青色长衫,眼神锐利,正手持一支长毫,对着素绢沉思,手指时不时在空中比划
- 慧能和尚:荐福寺僧人,三十余岁,穿着灰色僧袍,正站在吴道子身旁,轻声说着什么
- 宫束班四人:阿福、老周、小满、柱子,站在画室门口,神色紧张,阿福手里攥着一卷画轴,手指都攥得发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