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鞍马记
人物表
1. 宫束班:工艺门工匠群体,共五人,性格憨厚热忱,分别为老匠头(五十余岁,手艺精湛,略带固执)、阿石(二十余岁,力气大,爱开玩笑)、小柳(二十岁,心思细,喜欢琢磨新鲜事)、老周(四十余岁,话少但点子多)、阿木(十九岁,刚入门,好奇心强)
2. 曹霸:唐代着名鞍马画家,年近五十,气质儒雅,画技高超,性格温和,乐于与人交流
3. 韩干:曹霸弟子,三十岁左右,才华横溢,略带傲气,对鞍马画极为痴迷
4. 店小二:长安“醉墨居”客栈伙计,二十余岁,机灵善谈
第一幕:工艺门闲叙,听闻画坛名家
场景一:工艺门作坊 - 日 - 内
【作坊内摆放着各式木料、工具,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地面,尘埃在光束中飞舞。宫束班五人刚完成一批木门雕刻,正围坐在角落的木桌旁休息,桌上放着粗陶碗,碗里盛着茶水】
阿石:(伸着懒腰,捶了捶腰)可算歇下来了!这几日赶工雕那组“百鸟朝凤”门,我这胳膊都快不是自己的了。
小柳:(端起茶碗喝了一口,笑着说)谁让你干活时总爱偷懒看隔壁绣坊的姑娘,不然早完工了。
阿石:(脸一红,反驳道)我那是观察人家的绣工,想着能不能借鉴到木雕上,你懂什么!
老匠头:(轻咳一声,放下茶碗)好了,别贫嘴了。咱们手艺行,讲究的是专心。不过话说回来,这几日忙完,倒有了些闲暇时光,你们想做点什么?
老周:(摸了摸下巴,慢悠悠地说)我听说西市最近来了批西域的玉石,倒是想去瞧瞧,说不定能给木门嵌点好看的饰件。
阿木:(眼睛一亮,凑上前)我想去长安街看杂耍!上次路过,看到有人能把火球耍得跟流星似的,可好看了!
小柳:(思索片刻)我听说“醉墨居”客栈最近常有名家文人聚集,尤其是画坛的曹霸先生和他的弟子韩干,好像总在那儿切磋画艺。咱们整天跟木头打交道,也该去瞧瞧文人雅士的玩意儿,说不定能给咱们的木雕找些灵感。
老匠头:(点点头)曹霸先生的鞍马画我早有耳闻,听说他笔下的马,跟活的一样。去看看也好,多开阔眼界,对咱们手艺没坏处。
阿石:(拍了下手)行!那咱们明日就去“醉墨居”,说不定还能亲眼见见两位画家作画呢!
场景二:醉墨居客栈大堂 - 次日 - 日 - 内
【客栈大堂布置雅致,墙上挂着几幅字画,不少客人坐在桌前饮酒品茶,低声交谈。店小二穿梭其间,忙着招呼客人。宫束班五人走进大堂,找了个靠窗的角落坐下】
店小二:(快步走过来,笑着问)几位客官,要点些什么?我们这儿的杏花村酒、酱肘子可是一绝。
老匠头:(摆摆手)先给我们来五碗茶水,再来一碟花生。我们听说曹霸先生和韩干先生常来这儿,不知今日是否在?
店小二:(眼睛一亮)客官也是来赏画的?巧了!曹先生和韩干先生今早就在楼上雅间,说是要比试画鞍马呢!不过楼上雅间一般不对外开放,你们要是想瞧,或许能在楼梯口远远看一眼。
阿木:(兴奋地站起来)真的吗?那我们快上去瞧瞧!
小柳:(拉了拉阿木,轻声说)别着急,先坐着等会儿,别打扰了先生们。
【几人刚喝了两口茶,就听到楼梯上传来脚步声,随后传来一阵交谈声。曹霸身着青色长衫,手持折扇,缓步走下楼;韩干穿着白色布衣,背着画筒,跟在一旁】
曹霸:(笑着说)韩干啊,昨日你画的那匹“照夜白”,线条倒是有力,但马的神态还稍欠火候,尤其是马眼的灵动劲儿,还得再琢磨。
韩干:(微微低头,略带不服气)先生教诲,弟子记下了。只是弟子觉得,马的筋骨更重要,只要把筋骨勾勒清楚,神态自然就出来了。
曹霸:(摇摇头)你呀,就是太执着于形态。画马如画人,既要有形,更要有神。你且随我来,今日咱们就在大堂作画,让大家也评评,看看是你说的对,还是我这老骨头说的对。
【宫束班五人听到这话,都兴奋地坐直了身子,目光紧紧盯着曹霸和韩干】
第二幕:名家切磋画艺,憨货偷师感悟
场景三:醉墨居大堂中央 - 日 - 内
【店小二迅速搬来一张大案桌,铺上宣纸,又拿来笔墨砚台。周围的客人纷纷围拢过来,小声议论着,宫束班五人挤在人群最前面】
曹霸:(拿起一支狼毫笔,在砚台中蘸了蘸墨,对韩干说)今日咱们就以“骏马奔腾”为题,各自作画,一个时辰为限,如何?
韩干:(点头,拿起笔)弟子遵师命。
【两人同时落笔,笔尖在宣纸上划过,发出轻微的“沙沙”声。曹霸的笔法沉稳,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匹马的轮廓,马的四肢舒展,仿佛正奋力奔跑,眼神锐利,透着一股桀骜不驯;韩干的笔法则更为刚劲,他先细致地勾勒出马的筋骨,再慢慢填充细节,马的肌肉线条清晰可见,充满力量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