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束班造塔记
人物表
- 老班头:宫束班首领,五十余岁,手艺扎实但思想古板,爱骂街却护短
- 石头:二十岁,力气大却毛手毛脚,老班头的徒弟
- 木勺:十九岁,脑子活络却爱偷懒,擅长画图纸却总画错尺寸
- 铁蛋:二十一岁,沉默寡言,擅长打磨石料,手上总沾着石粉
- 李监工:朝廷派来的监工,三十余岁,科举落第转任此职,不懂营造却爱摆架子
- 大理寺卿:四十余岁,务实严谨,关心三塔建造质量
- 当地工匠:数名,熟悉大理气候与材料特性
第一幕:长安受命,一头雾水赴大理
第一场:宫束班工坊 - 日 - 内
【长安城朱雀大街旁的宫束班工坊,木刨花堆得像小山,锯子、墨斗、凿子散落四处。老班头正拿着一把刨子刨木料,木屑纷飞。石头扛着一根粗木柱撞开大门,木柱上的毛刺刮掉了房梁上挂着的竹篮,里面的窝头滚了一地。】
石头:(挠着头,憨憨地笑)师父,俺……俺不是故意的!这木头太沉,俺没攥住。
老班头:(放下刨子,捡起地上的窝头拍了拍灰,往石头头上敲了一下)你个憨货!这木头是给城西张大户做门框的,你给俺撞出个坑,今晌午别吃饭了!
【木勺叼着笔,蹲在角落的木板上画图纸,纸上画着歪歪扭扭的塔,塔尖歪向一边,底座画成了圆形。铁蛋坐在门槛上,拿着一块石料打磨,石粉落在他的粗布衣服上,像撒了层白霜。】
木勺:(举着图纸凑过来)班头,您看俺画的这塔,咋样?比上次画的直溜多了吧?
老班头:(接过图纸,眯着眼瞅了瞅,气得把图纸揉成一团扔在地上)直溜个屁!这塔尖都快歪到天上去了,底座画成烧饼样,你是想让塔刚建起来就塌了?俺看你这脑子,还不如石头的力气管用!
【门外传来马蹄声,两名身着官服的差役走进来,身后跟着李监工。李监工穿着青色官袍,手里拿着折扇,时不时扇两下,眼神扫过工坊里的杂乱景象,皱起眉头。】
李监工:(清了清嗓子)宫束班老班头何在?
老班头:(连忙整理衣服,拱手行礼)小人便是。不知大人驾临,有何吩咐?
李监工:(打开手中的文书)奉朝廷之命,命你宫束班即刻前往大理,建造崇圣寺三塔。此乃圣上关注的工程,不得有误!三日后启程,逾期按抗旨论处。
【老班头、石头、木勺、铁蛋面面相觑。石头挠着头,木勺张大了嘴,铁蛋手里的石料差点掉在地上。】
老班头:(小心翼翼地问)大人,这崇圣寺三塔……是啥样的?小人这辈子就造过民居、门框,没造过塔啊!尤其是这大理,离长安几千里地,那边的材料、气候,俺们一概不知啊!
李监工:(不耐烦地挥挥手)朝廷只看结果,不管过程。你们是宫束班,号称长安最好的工艺门,这点事都办不了?三日后续命,别耽误了工期!(说完,带着差役转身离开)
【工坊里一片寂静,木勺捡起地上揉成团的图纸,慢慢展开。】
木勺:班头,俺们……真要去造塔啊?俺连塔的正经图纸都没见过,上次画的还是照着庙里的小泥塔画的。
石头:俺倒是有力气,可造塔不是扛木头啊,万一塔塌了,俺们是不是要被砍头?
铁蛋:(突然开口,声音沙哑)石料……大理的石头和长安不一样,得重新选。
老班头:(深吸一口气,捡起地上的刨子,重重拍在木头上)怕啥!咱们宫束班靠手艺吃饭,既然朝廷信得过,咱就不能怂!木勺,这三日你给俺查遍长安的寺庙,把所有塔的样子都画下来,哪怕是小泥塔也别放过!石头,你去城外的石料场,看看不同石头的硬度,记下来!铁蛋,你整理工具,把凿子、墨斗、水平仪都打包好,一样都不能少!
【三人齐声应和,工坊里又恢复了忙碌,只是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丝忐忑。】
第二幕:初到大理,洋相百出闹工地
第一场:崇圣寺工地 - 日 - 外
【大理城外的崇圣寺工地,一片荒芜,远处是连绵的苍山,近处是刚平整出来的土地。宫束班一行人推着独轮车,带着工具和行李赶到,每个人都风尘仆仆,衣服上沾满了尘土。】
石头:(放下独轮车,瘫坐在地上,大口喘气)可算到了!这路也太远了,俺的脚都磨起水泡了。
木勺:(拿出画满图纸的本子,扇着风)俺这一路画了十几座塔,有四方的、八角的,还有密檐的,就是不知道崇圣寺要哪种。
【李监工从远处走来,身后跟着几名当地工匠。当地工匠们穿着短打,皮肤黝黑,手里拿着奇怪的工具。】
李监工:(看到宫束班一行人,皱起眉头)你们怎么才到?耽误了半天工期!这位是当地的王工匠,他熟悉大理的情况,你们有啥不懂的就问他。(说完,指着身边一位四十余岁的工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