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束班造塔记
人物表
- 老班头:50岁上下,宫束班领头人,手上有老茧,总揣着半块啃剩的干饼,看似粗鲁莽撞,实则对木工活有股子死磕到底的韧劲。
- 柱子:20岁,个头高,力气大,脑子转得慢,老班头的徒弟,干活不惜力,就是容易犯“轴”。
- 小木匠:18岁,读过两年书,会画简单的图纸,总爱琢磨新法子,却常因经验不足闹笑话。
- 李工匠:35岁,隔壁瓦工班的老手,嘴碎,爱挑刺,实则是个热心肠的技术控。
- 玄奘法师:40岁左右,身着素色僧袍,眉目温和,说话轻声细语,却藏着坚定的信念。
- 监工官:30岁,穿青色官服,腰挂令牌,总皱着眉头,爱拿“圣上旨意”压人,实则不懂营造之事。
第一幕:接活——糊里糊涂领了“要命”的差事
场景一:长安西市旁的木工棚
【木工棚里堆着一堆长短不一的木料,刨花散了一地,柱子正费力地锯一根粗木,锯子卡住,他憋得脸红脖子粗,使劲拽了两下,锯条“嘣”地断了。】
柱子:(哭丧着脸,举着断锯条)班头!锯子又断了!这木头比老驴的骨头还硬!
老班头:(从一堆木料后探出头,嘴里叼着干饼,含糊不清地骂)你个憨货!锯木头得顺着木纹走,不是跟它较劲!(吐掉饼渣,夺过断锯条,瞅了瞅)得,又得去铁匠铺补锯条,这个月的工钱还没见着,先搭进去两文钱。
小木匠:(捧着一张皱巴巴的纸跑过来,眼睛发亮)班头!班头!有大活!刚才路过鸿胪寺,听官差说,玄奘法师要在慈恩寺建一座塔,专门放从西域带回来的经卷和舍利,正招能工巧匠呢!
老班头:(斜了他一眼)建塔?那是咱们小木工能碰的活?别是骗子,想骗咱们白干活。
柱子:(凑过来,挠着头)塔是啥?比咱们上次给张大户盖的门楼还高吗?
小木匠:(拍了下柱子的脑袋)笨!塔可比门楼高多了!听说要盖七层,直插云霄呢!要是能参与,咱们宫束班以后在长安就出名了!
【这时,一个穿官服的人掀开门帘走进来,正是监工官,他捏着鼻子,嫌恶地踢开脚边的刨花。】
监工官:(高声喊)谁是宫束班的领头?玄奘法师举荐你们班参与大雁塔建造,三天后到慈恩寺集合,若是误了时辰,按抗旨论处!(说完,扔下一张写着“营造令牌”的纸,转身就走)
老班头:(愣在原地,捡起令牌,挠了挠头)玄奘法师?咱啥时候认识高僧了?
小木匠:(突然拍腿)哦!上个月法师路过棚子,您给人家修过断了腿的禅凳,还没收钱!
老班头:(拍了下大腿)嗨!就那点小事!这塔……七层?咱们连三层楼都没盖过,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
柱子:(搓着手,兴奋地说)班头,七层塔!那得多高啊!要是盖成了,我柱子也能在村里吹一辈子!
老班头:(瞪了他一眼)吹?盖不好要掉脑袋的!不过……(摸了摸令牌,眼神变得坚定)既然法师信得过,咱宫束班就不能怂!憨货归憨货,干活不能含糊!
第二幕:开工——状况百出的“造塔初体验”
场景二:慈恩寺工地
【工地中央已经挖好了地基,一堆砖石木料堆在一旁,玄奘法师正站在地基旁,和几个工匠说着什么。宫束班三人扛着工具,缩着脖子站在角落。】
监工官:(拿着图纸,指着地基)都听好了!这塔要按西域的样式建,四方楼阁式,底层边长二十五丈,每层都要设拱门,塔身要砌得严丝合缝,不能有半点差错!
李工匠:(凑过来,打量着宫束班三人,撇了撇嘴)老班头,你们这班子看着咋这么“单薄”?这建塔可不是锯木头、钉板子,得懂砖石结构,你们行吗?
柱子:(梗着脖子)咋不行!俺们班头会修凳子,还会打柜子,建塔不就是把木头换成砖石吗?
小木匠:(拉了拉柱子的衣角,小声说)不一样,砖石比木头重,得算承重,不然塔会塌的。
老班头:(瞪了柱子一眼,对李工匠拱了拱手)李师傅,俺们是没建过塔,但俺们肯学。您要是有啥经验,尽管指点,俺老班头记您的情。
玄奘法师:(走过来,温和地说)各位工匠师傅,建此塔是为了保存经卷,流传佛法,辛苦各位了。不必过于拘谨,有什么难处可以直言,我们一同商议。
【开工第一天,宫束班负责搭建底层的木架,用来固定砖石。柱子扛着一根粗木梁,往支架上搭,没搭稳,木梁“哐当”一声掉在地上,砸起一片尘土。】
监工官:(吓得跳起来,指着柱子骂)你个憨货!想拆了工地吗?这木梁要是砸到人,你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
柱子:(吓得脸发白,站在原地不敢动)俺……俺不是故意的,这梁太沉了……
老班头:(赶紧跑过去,扶起木梁,对监工官赔笑)官爷息怒,这小子力气大但没分寸,俺这就教他怎么搭。(转头对柱子吼)搭梁得先找平衡点,你光使劲有啥用?过来,看着!(说着,老班头用绳子把木梁绑住,拉着绳子调整角度,慢慢把木梁搭在支架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