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束班造金仙观
第一幕:奉诏入宫
时间:唐景云元年,春,巳时
地点:长安大明宫宣政殿偏殿
人物:
- 李旦(唐睿宗,身着赭黄常服,神色温和)
- 西城公主(后封金仙公主,年十六,素衣布裙,眉眼间带几分清冷)
- 老监工(工部左校署监事,五十余岁,背微驼,手持图纸卷)
- 赵大锤(宫束班班头,三十岁,络腮胡,粗布短打,手茧厚重)
- 王木匠(宫束班木匠,二十八岁,瘦高个,总揣着半截墨斗)
- 刘石匠(宫束班石匠,三十五岁,敦实如石,肩上搭着錾子袋)
- 陈泥瓦(宫束班泥瓦匠,二十四岁,脸上总沾着灰,手里攥着瓦刀)
(偏殿内香烟袅袅,案上摊着终南山子午峪地形图。李旦指尖点着图上“玄都坛旧址”,西城公主立在一侧,目光落在窗外的梧桐树)
老监工:(躬着身,声音发颤)陛下,这宫束班……是去年修洛阳宫时的杂役班,专做粗活,哪懂修观宇?
赵大锤:(往前迈了半步,被王木匠拽了拽衣角,又缩回去,瓮声瓮气)回陛下,俺们虽做粗活,但劈木、凿石、砌墙,没出过差错!
李旦:(抬眼笑了笑)朕听说,去年洛阳宫角楼的斗拱,是你们班连夜补的?
王木匠:(忙拱手)是小人量错了尺寸,多亏大锤哥带着俺们拆了重搭,没误了工期。
西城公主:(忽然开口,声音轻却清晰)玄都坛旧址在子午峪峰顶,山路险,材料难运。你们……敢去吗?
刘石匠:(把錾子袋往肩上紧了紧)公主放心,只要有石头,俺就能凿出台阶;只要有木头,俺们就能架起梁!
陈泥瓦:(摸了摸脸上的灰,嘿嘿笑)俺砌的墙,下雨不漏,刮风不透,保准撑百年!
李旦:(点头)好,就用你们宫束班。三个月后,朕要见金仙观雏形。老监工,你随他们同去,盯着点。
(赵大锤几人慌忙磕头,磕得额头通红,起身时赵大锤还撞了一下案角,惹得殿内小太监捂嘴偷笑)
第二幕:初入子午峪
时间:三日后,辰时
地点:终南山子午峪山口,玄都坛旧址
人物:
- 赵大锤
- 王木匠
- 刘石匠
- 陈泥瓦
- 老监工
- 几个宫束班小工(憨头、傻柱等)
(子午峪山口雾气未散,山路陡峭,几匹骡马驮着木材、砖瓦,在山路上打滑。老监工拄着拐杖,脸色发青)
老监工:(喘着粗气)赵大锤!这路怎么回事?木材要是摔下去,看你们怎么赔!
赵大锤:(脱了短打,光着膀子,露出结实的肌肉)监工老爷别急,俺们早留了后手。憨头,把那粗麻绳拿出来!
(憨头扛着一捆麻绳跑过来,赵大锤指挥小工们把麻绳拴在骡马身上,另一头系在路边的大树上,刘石匠则用錾子在山石上凿出一个个脚窝)
王木匠:(蹲在玄都坛旧址的夯土台上,拿着墨斗量尺寸)大锤哥,这旧址的地基不平整,得重新夯土。
赵大锤:(凑过去看,一脚踩在松土上,差点摔个趔趄)娘的,这土也太松了。陈泥瓦,你带着傻柱去山下挖些黏土来,和着石灰夯!
陈泥瓦:(苦着脸)大锤哥,山下到这儿得走两个时辰,来回就是四个时辰,一天也运不了几筐啊。
刘石匠:(拍了拍陈泥瓦的肩膀)俺有办法。你看那山壁上,有层红黏土,俺凿下来给你用,省得跑山路。
(刘石匠拿起錾子,往山壁上一凿,果然掉下几块红黏土。陈泥瓦眼睛一亮,立马带着傻柱用瓦刀刮黏土)
老监工:(坐在一块石头上,喝了口茶)你们这群憨货,倒还有点小聪明。不过,这观宇的柱子得用松木,你们去哪找这么粗的松木?
赵大锤:(指着远处的山林)监工老爷,那片松树林,够咱们用了。俺们明天就去砍树!
(夕阳西下,雾气渐浓,宫束班的人还在忙碌着,夯土的号子声在山谷里回荡)
第三幕:伐木风波
时间:十日后,寅时
地点:子午峪松树林,金仙观工地
人物:
- 赵大锤
- 王木匠
- 刘石匠
- 陈泥瓦
- 老监工
- 憨头
- 傻柱
- 山民(四十岁,背着柴刀,神色警惕)
(天还没亮,赵大锤带着憨头、傻柱在松树林里砍树。赵大锤抡起斧头,狠狠砍在一棵松树上,树干摇晃了一下,落下几片松针)
憨头:(用力砍着树,斧头却卡在了树干里)大锤哥,这树太硬了,俺砍不动!
赵大锤:(骂了一句,走过去帮憨头拔出斧头)没用的东西,使劲砍!今天必须砍倒三棵树,不然地基没法搭!
(就在这时,山民背着柴刀跑了过来,挡在树前)
山民:(大声喊道)你们是谁?竟敢砍这神山的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