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剧本以南宋时期为背景,围绕工匠班 “宫束班” 奉命建造翠微亭、纪念抗金英雄岳飞的故事展开,通过工匠们的日常劳作、拌嘴调侃与家国情怀,展现平凡人眼中的英雄敬意与宋代营造技艺的细节,既保留 “憨货” 群体的鲜活烟火气,又传递纪念英雄的庄重内核。
人物表
老木:宫束班班头,50 岁,左手缺半根食指(早年造屋伤的),话少但心细,懂营造法式,藏着对岳飞的敬重。
小石头:22 岁,老木的徒弟,个子高但毛躁,爱说俏皮话,总被老木敲脑袋,却最懂老木的心思。
瘦马:35 岁,宫束班的木匠,身子瘦得像竹竿,却能扛动三丈长的木梁,爱跟小石头抬杠,手艺精湛。
胖婶:30 岁,负责给宫束班做饭,偶尔来工地帮忙递工具,嗓门大,心善,总念叨 “英雄该被记着”。
李大人:40 岁,临安府派来监工的官员,起初摆官架子,后来被工匠们的热情感动,收起了傲气。
阿婆:70 岁,住在附近山脚下的村民,曾受过岳飞军队的接济,常来工地送自家种的菜。
宫束班工匠若干:大牛、二柱等,各有小特点,凑在一起总爱说笑,干活时却毫不含糊。
第一幕:奉命建亭,憨货齐聚
场景一:宫束班作坊院 日 外
【作坊院里堆着一堆刚运来的楠木,老木正拿着墨斗在木头上弹线,小石头蹲在旁边帮着扶木头,却总忍不住东张西望。瘦马扛着一把大锯子从门外进来,锯子上还沾着木屑。】
小石头:(凑到瘦马身边)马哥,你说咱这次要建的 “翠微亭”,到底是给谁建的啊?我听街上的人说,是为了纪念一个大英雄。
瘦马:(放下锯子,拍了拍手上的灰)你这小子,干活的时候总想着打听事儿。我听李大人身边的小吏说,是为了岳将军 —— 就是当年带兵打金兵,把金兵赶得屁滚尿流的岳飞岳将军。
小石头:(眼睛一亮,一下子站起来,差点碰倒旁边的木刨子)岳将军?就是那个说 “精忠报国” 的岳将军?我爹当年还跟我讲过他的故事,说他打仗的时候,连马都舍不得骑,跟着士兵一起走!
老木:(停下手里的活,回头瞪了小石头一眼,声音有点哑)干活的时候别咋咋呼呼的,木头上的墨线都要歪了。岳将军是英雄,这亭子得建得结实、端正,不能有半分马虎。
【胖婶提着一个食盒从门外走进来,嗓门大得整个院子都能听见。】
胖婶:老木、瘦马、小石头,先别干了,过来吃点东西!我今天煮了红薯粥,还烙了几张葱花饼,你们趁热吃。
【工匠们围过来,围着食盒坐下。小石头拿起一张葱花饼,刚咬了一口,就看见李大人穿着官服,带着两个小吏从门外走进来,连忙咽了嘴里的饼,站起来想行礼。】
李大人:(摆摆手,目光扫过院子里的木料)不必多礼,本就是来看看你们的准备情况。翠微亭要建在飞来峰下,俯瞰西湖,陛下说了,这亭子要配得上岳将军的气节,你们可得用心。
瘦马:(嘴里嚼着饼,含糊不清地说)大人放心,咱宫束班建房子,从来没出过差池。当年临安城的城隍庙,就是咱老班头带着建的,到现在还结实着呢!
李大人:(皱了皱眉,刚想开口说 “言行举止要庄重”,却看见老木站起来,手里拿着一张画着亭子样式的图纸。)
老木:(把图纸递到李大人面前,手指在图纸上指着)大人,这是我按营造法式画的翠微亭图纸。亭高三丈,四角攒尖顶,柱子用楠木,台阶用青石,亭子里要刻一块碑,碑上刻岳将军的诗 —— 我听人说,岳将军当年路过这里,写过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的句子,正好应了 “翠微亭” 的名。
李大人:(接过图纸,仔细看了看,眼里露出惊讶的神色)没想到老班头不仅手艺好,还懂这些。就按你这图纸来,若是建得好,本府定向上头为你们请赏。
【阿婆挎着一个竹篮,慢慢悠悠地走进来,篮子里装着一些青菜和几个橘子。】
阿婆:(走到老木身边,把篮子递过去)老木啊,我听说你们在给岳将军建亭子,就从家里摘了点青菜,你们煮着吃。岳将军当年带兵路过我们村,看见村里的孩子没饭吃,还把自己的干粮分给孩子们,这样的英雄,该有个亭子记着他。
老木:(接过篮子,眼眶有点红,声音更低了)阿婆,谢谢您。我们一定把亭子建好,让后人都知道岳将军的事。
第二幕:建亭风波,憨货显情
场景二:飞来峰下工地 日 外
【工地里一片忙碌,工匠们有的在挖地基,有的在锯木头,有的在打磨石柱。小石头站在一个高台上,帮着瘦马递木料,却不小心把一根短木掉在了地上,正好砸在老木的脚边。】
老木:(捡起地上的短木,走到高台下,抬头瞪着小石头)你这小子,跟你说过多少遍,递东西的时候要稳,要是砸到人怎么办?这亭子是给岳将军建的,你要是敢在这里出岔子,我第一个饶不了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