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造亭记:宫束班喜雨亭笑传
人物表
李老木:宫束班班主,年近五十,手艺精湛却爱唠叨,总被徒弟们的憨事气笑
王憨子:二十岁,力气大却缺心眼,常犯低级错误
张秀才:十九岁,读过两年书,总爱掉书袋却不懂实操
赵小厨:十八岁,原是酒楼学徒,因喜欢木工半路加入,自带吃货属性
刘管事:凤翔府衙管事,负责监工喜雨亭,严肃刻板
苏轼:凤翔府通判,喜雨亭发起者,风趣豁达(客串)
村民若干、衙役两名
第一幕:受命造亭,初闹笑话
场景一:凤翔府衙前院 日 外
【院中空地摆着几张桌椅,刘管事手持公文,宫束班五人站成一排,李老木捋着胡须,王憨子东张西望,张秀才背着手晃脑袋,赵小厨盯着院角的槐树咽口水】
刘管事:(清嗓子)奉苏通判之命,要在府衙西侧建喜雨亭,庆贺近日甘霖解旱。宫束班乃本地有名的木工行当,这活儿就交给你们了!限你们一月内完工,不得有误!
李老木:(拱手)刘管事放心,我宫束班定不辱使命!
张秀才:(突然拱手)正所谓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苏通判建亭庆雨,实乃爱民之举,我等必当……
李老木:(拽张秀才衣袖)少掉书袋!先想想木料怎么运!
王憨子:(拍胸脯)班主放心!运木料有我!我能扛着十根松木跑三里地!
【赵小厨突然举手,众人看他】
赵小厨:刘管事,建亭期间,府衙的伙房能不能多做两笼肉包子?干活费力气,得吃饱才行。
刘管事:(瞪眼睛)你这小子,就知道吃!先把活儿干好再说!
【众人哄笑,王憨子笑得太用力,往后趔趄,撞翻了旁边的水桶,水溅了刘管事一裤腿】
刘管事:(跳脚)王憨子!你是不是故意的!
王憨子:(慌忙摆手)不是不是!我脚滑了!刘管事您别生气,我给您拧干!
【说着就要上前扯刘管事的裤子,刘管事吓得往后躲,众人笑得更欢】
李老木:(捂脸)你给我住手!还嫌不够丢人吗!快给刘管事赔罪!
场景二:喜雨亭建造地 日 外
【空地已圈出范围,木料堆在一旁,王憨子扛着一根粗木往地基走,张秀才拿着图纸指点,赵小厨蹲在木料旁啃馒头】
张秀才:(指着图纸)王憨子,你把这根木柱往东边挪三寸,“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建亭也得讲究方位,差一寸都不行!
王憨子:(扛着木柱喘粗气)秀才,三寸是多少啊?我没尺子。
张秀才:(摸出折扇)你看,我这折扇打开是一尺,三寸就是三分之一扇长。
【王憨子放下木柱,拿着折扇比划,突然手一滑,折扇掉进旁边的泥坑里】
张秀才:(尖叫)我的折扇!那是我爹给我的生日礼物!
【张秀才扑过去捡折扇,结果脚陷进泥里,拔不出来,急得直跺脚】
赵小厨:(叼着馒头跑过来)秀才,你这是在跳泥舞吗?比我上次在酒楼看的杂耍还好看!
王憨子:(凑过来)我帮你拔!
【王憨子抓住张秀才的胳膊用力拽,“扑通” 一声,张秀才摔了个满脸泥,折扇也断了一根扇骨】
张秀才:(坐在泥里哭)我的折扇啊!我怎么跟我爹交代啊!
李老木:(拿着斧头走过来,看到这场景,气笑了)你们俩是不是诚心捣乱?张秀才,你不好好研究图纸,跟泥坑较什么劲?王憨子,你就不能轻点?
【赵小厨递过一个馒头给张秀才】
赵小厨:秀才,别哭了,吃个馒头压压惊。我这还有半个,给你吧。
【张秀才接过馒头,看到赵小厨手上的泥蹭到了馒头上,又看了看自己满是泥的脸,更委屈了】
第二幕:建造风波,笑料不断
场景一:喜雨亭建造地 日 外
【亭身框架已搭建起来,王憨子站在脚手架上钉木板,张秀才在下面递钉子,赵小厨在旁边锯木方】
李老木:(抬头喊)王憨子,钉子别钉太密,省着点用!咱们带的钉子不多了!
王憨子:(大声应)知道了班主!
【王憨子低头找钉子,没注意手里的锤子往下滑,“咚” 的一声,锤子砸在了张秀才的头上】
张秀才:(捂着头蹲下去)哎哟!王憨子你谋杀啊!
王憨子:(慌忙往下看)秀才你没事吧?我不是故意的!要不我给你揉揉?
【王憨子伸手往下探,没抓稳脚手架,整个人往下滑,幸好抓住了一根木柱,悬在半空中】
王憨子:(大喊)班主救我!我恐高!
李老木:(又气又急)你这憨货!让你小心点,你偏不听!张秀才,快找根绳子拉他下来!
【张秀才捂着头站起来,找了根绳子往上递,结果绳子太短,够不着王憨子】
赵小厨:(突然跑过来,手里拿着一根长木方)用这个!我刚锯好的,够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