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受命
时间:明永乐十年(1412 年)
地点:京城皇宫
内容:
【金碧辉煌的皇宫大殿,皇帝高坐龙椅,神色威严。殿下,隆平侯张信、驸马督尉沐昕、礼部尚书金纯、工部右侍郎郭琎等大臣恭敬站立。】
皇帝(沉声道):朕欲重建武当山紫霄宫,以彰我朝对道教之尊崇,此乃大事,众卿可有合适人选负责此事?
张信(出列,拱手道):陛下,臣听闻工艺门 “宫束班” 虽行事看似憨直,却各怀绝技,或许可担此重任。
皇帝(微微点头):哦?传他们进宫。
【片刻后,工艺门 “宫束班” 众人进入大殿,虽身着朴素,但眼神中透着质朴与坚毅。老大憨厚老实,却隐隐有着一股让人安心的领导力。】
老大(带领众人跪地叩拜):草民等拜见陛下,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打量众人,开口道):朕命你们重建武当山紫霄宫,此宫位于武当山东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如今朕要将其重建得更加宏伟壮观。你们可愿领命?
老大(毫不犹豫,大声道):陛下放心,草民等定当竭尽全力!我等虽出身民间,但对各类建筑工艺都颇为精通。我身旁这位(指着一位身材精瘦的男子),是我们班最擅长木工的,无论是复杂的榫卯结构,还是精美的木雕,他都不在话下;还有这位(指向一位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的大汉),擅长石雕,他手下的石雕作品栩栩如生。我们一定能把紫霄宫建好!
皇帝(满意地笑了笑):好,朕相信你们。此事关系重大,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得有误。
【“宫束班” 众人领命后,退出皇宫,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奔赴武当山,开启这场艰巨而又充满荣耀的建造工程。】
第二幕:初到武当
时间:同年,到达武当山后
地点:武当山展旗峰下
内容:
【数月后,“宫束班” 工匠们历经长途跋涉,终于抵达武当山展旗峰下。众人望着眼前雄伟秀丽的山脉,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峰峦奇特,山谷幽深,溪流潺潺,如诗如画,不禁被眼前的美景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木工师傅(张大了嘴巴,惊叹道):这武当山可真是人间仙境啊!能在这里建造紫霄宫,也算是咱们的荣幸。
石雕师傅(点头赞同,眼神中透着兴奋):是啊,不过这地势复杂,建造起来可不容易。
老大(看着眼前的地势,神色坚定):再难也得干!陛下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大家先别光顾着看风景了,都打起精神来,好好勘察一下地形,想想怎么规划建造方案。
【众人迅速行动起来,有的拿出工具测量地势高度,有的观察周围山脉走向,有的则记录着周边可利用的资源。】
年轻工匠(皱着眉头,担忧道):师傅们,这里运输材料好像很不方便啊,山路崎岖,很多地方马车都进不来。
老大(沉思片刻,开口道):这确实是个难题,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咱们可以先开辟一些简易的道路,方便运输。另外,也可以利用山上的溪流,采用水运的方式,把一些木材、石料顺流而下运到建造地点。
木工师傅(眼睛一亮):老大这主意好!我看这山上树木资源丰富,咱们可以就地取材,先砍伐一些合适的木材备用。而且这边的石材纹理也不错,正好适合咱们石雕师傅发挥手艺。
石雕师傅(拍了拍胸脯):没问题,只要有好石材,我一定能雕出精美的作品,给这紫霄宫增添光彩。
【大家一边讨论,一边继续勘察地形,初步的建造方案也在他们的脑海中逐渐成型,一场与大自然和时间赛跑的建造工程即将正式拉开帷幕。 】
第三幕:建造风波
时间:永乐十一年(1413 年),建造过程中
地点:紫霄宫建造工地
内容:
【紫霄宫建造工地一片繁忙,工匠们各司其职,搬运木材、石料的声音此起彼伏。然而,在搭建紫霄大殿主体结构时,却突然传来一阵激烈的争吵声。】
木工甲(拿着图纸,着急地比划着):按照传统的榫卯结构搭建,肯定不会有问题,这么多年我们都是这么做的!
木工乙(皱着眉头,反驳道):可这是皇家工程,要求更高,我觉得可以在传统基础上做些创新,比如采用更复杂的榫卯组合,能让大殿更加稳固,而且也更显大气。
石雕师傅(也凑过来,大声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不过我觉得这大殿的石雕装饰也得好好琢磨。要是按照老样子,可能不够出彩,咱们可以参考一些唐代的石雕风格,融入一些灵动的元素,让这紫霄宫更具特色。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现场气氛十分紧张,工程也因此陷入了僵局。】
老大(听到争吵声,急忙赶过来):都别吵了!这么吵下去能解决问题吗?大家先冷静冷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