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宫束班的任务
**
时间:明朝某年初春
地点:皇宫内务府
人物:内务府总管王公公、宫束班班长李绣、绣工刘大壮、张巧手、赵灵秀
(内务府总管王公公一脸严肃,站在厅中,面前是宫束班众人)
王公公:(清了清嗓子,尖着嗓子说道)皇上近日龙颜大悦,有意为后宫嫔妃和朝堂重臣赏赐一批精美绣品,这湘绣的活儿就落到你们宫束班头上了!此次任务干系重大,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李绣:(赶忙上前,恭敬地行礼)公公放心,我宫束班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皇上和公公的信任!不知此次要绣制哪些作品?
王公公:(从袖中掏出一份清单,递给李绣)这里面有《金龙献瑞》《花下寻秋》《比翼忘忧》等几幅,皆是皇上亲自选定的图样,你们务必严格按照要求,将这些绣品绣制得尽善尽美!
李绣:(接过清单,仔细看了看,心中暗暗吃惊,但仍坚定地回答)遵旨!我等定会全力以赴,用最好的丝线、最精妙的针法,让这些绣品成为传世佳作!
刘大壮:(挠了挠头,憨厚地说)班长,这《金龙献瑞》听起来就不简单呐,金龙可不好绣啊!
张巧手:(自信满满地拍了拍刘大壮的肩膀)怕啥!咱宫束班啥没绣过,只要用心,肯定能成!
赵灵秀:(微微皱眉,担忧地说)话虽如此,但这次是皇上御赐的任务,每一针每一线都容不得差错,我们可得小心谨慎。
李绣:(点了点头,看向众人)灵秀说得对,大家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接下来,我们先商量商量具体的分工和绣制方案。
第二幕:筹备开始
时间:当日下午
地点:宫束班工作室
人物:宫束班班长李绣、绣工刘大壮、张巧手、赵灵秀、钱秀才(擅长绘画设计)
(工作室里,各种绣线、绸缎堆满了桌子。李绣召集众人围坐在一起,开始讨论绣制方案)
李绣:(展开图样,指着说道)大家先看看这几幅图样,《金龙献瑞》得突出金龙的威严和祥瑞之气,《花下寻秋》要展现出秋日的静谧和灵动,《比翼忘忧》则着重表现出鸟儿的恩爱与画面的祥和。大家说说,都用些什么针法合适?
刘大壮:(抢先发言)我觉得《金龙献瑞》用平针和盘针,平针铺底,盘针勾勒龙的轮廓,肯定能显出金龙的气势!
张巧手:(点头赞同)嗯,大壮说得有道理。《花下寻秋》里的花鸟,用施针和擞和针,能把羽毛和花瓣的质感表现得细腻逼真。
赵灵秀:(思考片刻后说)我觉得《比翼忘忧》里的萱草可以用编绣的针法,让它看起来更有层次感。还有这鸟儿的眼睛,得用最细的丝线,一针一针地精心绣制,才能有神。
钱秀才:(一直默默思考,此时突然眼睛一亮)各位,我有个想法。咱们能不能在传统针法的基础上,融入一些新的元素呢?比如,借鉴西洋绘画中的光影效果,让绣品看起来更立体、更生动。
刘大壮:(瞪大了眼睛,一脸疑惑)啥?西洋绘画?那是啥玩意儿?咱老祖宗传下来的针法用得好好的,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干啥?
张巧手:(也皱起了眉头)是啊,这万一弄不好,岂不是弄巧成拙?还是按老办法来吧,稳当些。
赵灵秀:(没有立刻表态,只是看着李绣,等待他的意见)班长,你觉得呢?
李绣:(沉思良久,缓缓说道)秀才的想法倒是挺新颖的,不过这毕竟是给皇上的贡品,容不得半点差池。咱们先按照传统针法来设计方案,至于这新元素,我看可以私下里先尝试尝试,如果效果好,再考虑用在正式的绣品上。
第三幕:困难重重
时间:几天后的上午
地点:宫束班工作室
人物:宫束班班长李绣、绣工刘大壮、张巧手、赵灵秀、钱秀才
(工作室里,绣工们正全神贯注地绣制着各自负责的部分。突然,传来 “啪” 的一声,刘大壮手中的丝线断了)
刘大壮:(懊恼地拍了下桌子)哎呀,这线怎么又断了!这都第几次了,这活儿还怎么干啊!
张巧手:(停下手中的活儿,皱着眉头看过去)大壮,你是不是用力太猛了?这丝线可娇贵着呢,得轻点。
刘大壮:(不服气地反驳)我一直都是这么绣的,以前也没出过这问题啊!肯定是这丝线质量有问题!
赵灵秀:(也放下手中绣品,走过来查看)我看看…… 这线看起来是有点脆,可能是保存的时候受潮了。但咱们也不能光怪丝线,自己的手法也得注意。
刘大壮:(急得涨红了脸)你这话什么意思?你是说我手法不行?我干这行都多少年了,还能不知道怎么绣?
张巧手:(也站起身,帮着刘大壮说话)就是,灵秀你可别乱冤枉人。这线的问题就是最大的,咱们得找内务府换一批好的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