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天光未亮,悠扬而清越的钟声便穿透薄雾,在迎客峰的上空回荡,将林尘从浅眠中唤醒。这是外门弟子每日晨课的信号。他迅速起身,用冰冷的山泉水洗漱,换上青衫,将那枚身份玉牌仔细系在腰间,深吸了一口山间清冷的空气,感觉精神为之一振。
晨课的地点是在外门传功堂前的一片巨大青石广场上。当林尘赶到时,广场上已聚集了数百名青衣弟子,按照某种无形的秩序盘膝而坐,鸦雀无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肃穆的气氛。林尘找了个靠后的位置坐下,目光扫过前方,看到了不少昨日在饭堂见过的面孔,赵虎和他那两个跟班也在前排,正襟危坐,一副认真听讲的模样。
不多时,一位身着深青色道袍、面容清癯、目光深邃的中年修士缓步走上广场前方的高台。他并未刻意散发威压,但一股沉稳如山岳的气息自然流露,让台下所有弟子都不自觉地屏息凝神。此人便是外门传功导师之一,李默。
李默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弟子耳中,仿佛就在身边低语:“大道至简,修行伊始,在于引气。气乃天地之精,万物之本。今日,传授尔等《青岚基础吐纳术》,此乃我青岚宗先贤所创,最为中正平和,旨在引导尔等感知灵气,纳气入体,稳固根基。”
他没有多余的废话,直接开始讲解吐纳术的精要:呼吸的节奏,意念的引导,灵气的辨识,以及如何在经脉中运行最基本的周天。李默的讲解深入浅出,将许多玄奥的道理用最朴实的语言阐述出来,即便是林尘这样毫无根基的弟子,也能听懂大半。
林尘凝神静听,不敢有丝毫分心。他一边记忆着李默所说的每一个要点,一边在心中暗自与蕴灵诀初篇进行比较。很快,他便发现了两者的差异。《青岚基础吐纳术》更注重平稳和根基,引气速度缓慢,运行路线也相对简单保守,似乎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走火入魔的风险,确保弟子能安全入门。而蕴灵诀则更加精妙、高效,对灵气的吸纳和炼化速度明显更快,运行路线也更为复杂,涉及一些细小经脉的开拓,似乎对修炼者的悟性和控制力要求更高。
“看来,蕴灵诀的品阶远在宗门基础功法之上。”林尘心中暗忖,更坚定了要隐藏这个秘密的决心。若是被人知晓他身怀更高级的功法,恐怕会引来杀身之祸。
讲解完毕,李默便让弟子们自行尝试。广场上顿时响起一片绵长的呼吸声。林尘也依样画葫芦,尝试运转《基础吐纳术》。他刻意放缓了速度,模仿着那种中正平和的节奏。果然,效果比蕴灵诀慢了许多,引入体内的灵气也稀薄不少。但他并未气馁,反而觉得这正是一个很好的掩护。他决定,明面上就以《基础吐纳术》修炼,而真正的核心,依旧是夜晚独自修行蕴灵诀。
晨课持续了一个时辰方才结束。李默并未过多停留,只是在离开前,目光似乎无意间在林尘这个方向停顿了一瞬,让林尘心中微微一凛,不知是否自己哪里露出了破绽。
接下来的日子,林尘便过上了规律而枯燥的外门生活。白日里,他准时参加晨课,认真听讲,努力扮演一个资质平庸、但态度认真的新晋弟子。他会在传功堂翻阅一些最基础的修真典籍,了解修仙界的常识,如境界划分(炼气、筑基、金丹等)、丹药、法器、妖兽等知识。他也去听其他执事弟子讲解一些简单的法术原理和实战技巧,虽然他现在还无法施展,但先记在心里。
而真正的修炼,则在夜晚。当月光洒落,整个迎客峰渐渐沉寂下来,林尘便会在那间简陋的木屋内,布下最简单的隔音禁制(这是他花了一块下品灵石从一位老弟子那里学来的小技巧),然后盘膝坐在蒲团上,全心运转《蕴灵诀》。
有了白日里对《基础吐纳术》的理解作为对比和铺垫,他再修炼蕴灵诀时,感觉更加得心应手。他不再一味求快,而是开始细细体会灵气在每一条细微经脉中流淌的感觉,琢磨着如何更精妙地控制其速度与力道。蕴灵玉持续散发着温润的暖意,不仅加速着他吸纳灵气的速度,更仿佛有种安神定魂的效用,让他极易进入深度入定的状态。
时间一天天过去,林尘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丹田内的灵气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凝实。那条原本细小的溪流,逐渐变得充沛,奔流不息。他的五感越发敏锐,身体也愈发轻盈灵动。虽然外表依旧清瘦,但举手投足间,已多了一份寻常炼气初期弟子所没有的沉稳气度。
这种进步,在外人看来,或许只是他“刻苦”的结果。但在某些有心人眼里,却显得格外刺眼。
半个月后的一次晨课,李默照例巡查弟子们的修炼情况。当他走到林尘附近时,脚步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他能感觉到,这个资质被评定为“下品木灵根”的少年,其体内的灵气浑厚程度,竟似乎比一些同期入门的、资质更好的弟子还要强上一线,而且那灵气运转间,隐隐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韧性,与《基础吐纳术》修炼出的中正平和之气略有不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