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的天空飘起了细细的雨丝,仿佛给这座城市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街道两旁的树木和草坪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格外翠绿,生机勃勃。
史国栋带领着一群来自川渝地区的鱼羊鲜火锅酒楼的拓展人员,踏上了这片陌生而又充满机遇的土地——越南。
他们怀揣着对美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决心将川渝特色的鱼羊鲜火锅带到越南,让各店火爆经营,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道独特的美食。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史国栋的团队已经在越南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目前,林薇半年前已经在越南开设了两家先锋直营店,为当地的食客们带来了正宗的川渝味道。
这两家店为史国栋进入全面拓展,筑牢了基础,现在这两家直营店的生意都非常火爆,吸引了众多越南消费者前来品尝。
临时办公室里,史国栋把青瓷茶杯往红木桌面上一磕,茶沫子溅在"川渝味道"烫金招牌的设计图上。林薇盯着那团深褐色污渍,像盯着即将落地越南的第一颗子棋。
"直营店就定河内还剑湖和胡志明市第一郡,"史国栋的手指在地图上戳出两个坑,"剩下的全放加盟,三个月内我要看见越南地图被红油染透。"
林薇翻开笔记本,钢笔尖悬在"小越仔火锅"几个字上方。去年在去莫斯科检查那里的店,零下二十度的街头,那家挂着斗笠灯笼的火锅店排队到凌晨,俄罗斯老板娘用生硬的俄文喊"小越仔火锅,暖身子"的模样突然清晰起来。
"史总,俄罗斯遇到的'小越仔'会不会......"林薇问道。
"怕什么?"史国栋打断她,抓起桌上的鱼形镇纸,"他们懂什么叫豆瓣发酵三年出的醇?懂什么是荣昌黑山羊配花鲢的活杀现片?"他把镇纸重重压在胡志明市的位置,"你去越南前三个月的打点不是白干的,那些卖断货的泡椒凤爪、藤椒腰片,全给我写进加盟手册。"
窗外的雨斜斜打在写字楼玻璃上,林薇忽然想起河内街头穿奥黛的姑娘,她们踩着拖鞋蹚水而过时,会不会像涮在红汤里的宽粉。
林薇抵达河内的第七天,在华人商会的包厢里见到了第一个意向加盟商。陈志强把燕窝盏推到她面前,金戒指在白瓷碗沿划出轻响:"林小姐,我在海防市开了十二年中餐馆,越南人就爱那口麻辣,但你的加盟费......"
"陈先生见过我们在岘港试营业时的队吗?"林薇打开手机视频,画面里穿绿军装的士兵正和戴斗笠的老太太抢最后一份毛肚,"那些卖得最好的菜,都是我们用三个月时间测出来的——黄颡鱼比草鱼多卖三成,带皮羊肉比净肉更受欢迎。
包厢门被推开时,陈志强正用笔圈加盟合同里的装修补贴条款。一个穿格子衫的年轻人举着手机站在门口,屏幕上是"小越仔火锅"的加盟广告:"林小姐,他们说能教越南人做四川泡菜。"
林薇瞥了眼屏幕里穿旗袍的越南老板娘,忽然笑出声:"你让她把泡姜切开看看,我们的老坛水是从重庆荣昌运过来的,五年的母水比茅台还金贵。"她抽出一份检测报告,"你问问'小越仔',他们的辣椒敢不敢拿去测农残?"
年轻人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顿住,包厢外传来摩托车驶过的轰鸣声。林薇给自己续上茶,看着杯底沉浮的茶叶:"陈先生,华侨在越南做生意,靠的不是价格低,是心里那杆秤。"
大部分加盟店开业后第一个月过去,胡志明市直营店的营业额刚破纪录,林薇就接到了加盟商的电话。
阮文雄在电话里吼得震耳欲聋,背景音里夹杂着摔盘子的脆响:"林小姐!你们的底料怎么回事?越南人说太麻了!"
林薇赶到平阳省的加盟店时,后厨正堆着半箱没开封的藤椒。阮文雄的妻子用围裙擦着手:"昨天有客人吃了两口就吐了,说像吞了电鳗。"
"把你们的点菜单给我看看。"林薇翻开菜单,发现所有菜品都标着"特辣"。她忽然想起培训时阮文雄总说"越南人什么辣都能吃",当时他正往牛肉丸里加小米辣。
"去市场买五十斤青柠回来。"林薇转身对厨师说,"把藤椒换成青柠汁调味,牛百叶切得再薄一半。"她指着菜单上的"鱼羊鲜拼盘","这个改成小份,配两种蘸料——沙茶酱和小米辣分开装。"
傍晚时分,店里渐渐坐满了人。穿校服的女孩举着青柠水干杯,中年男人用公筷把羊肉卷放进清汤锅。阮文雄捏着计算器在吧台后面转悠,忽然拽住林薇的胳膊:"刚才那个法国游客,点了三份毛肚!"
林薇望着窗外亮起的灯笼,忽然明白史国栋为什么坚持用四川的辣椒——再烈的性子,遇上懂得变通的手,也能熬出温顺的滋味。
第二个月的加盟商大会上,有人举着平板电脑站起来:"林小姐,为什么欧美分店有自动上菜机器人,我们只有自动送菜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