璃月港----玉京台
萍姥姥的话语如同古老的磐石,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却又在沉重中透出温暖的底色。
她看着孩子们脸上交织的震惊、恍然、心疼与敬意,知道仅仅言语还不足以描绘那跨越千年的守护。
萍姥姥微微一笑,那双阅尽沧桑的眼眸中闪过一丝追忆的光芒,随即缓缓摊开了双手。
奇妙的是,并无实体画卷在她手中展开,但一片柔和的光晕却在她掌心上方凝聚、扩散,仿佛一面无形的、流淌着时光的镜子。
光晕中,清晰的画面伴随着萍姥姥那苍老而充满叙事魅力的旁白声,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流入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田:
画面浮现:混沌初开,石块碰撞,迸发出最初的火星,那火星凝聚,化作一个温暖、模糊的光团,这便是「炉灶之魔神」马克修斯的诞生。
「‘炉灶之魔神’马克修斯,诞生于石块碰撞出的火星。他司掌炉火与民生,是一位天性便喜爱着人类的魔神。」
画面转换:先民们在广袤的平原上辛勤劳作,建立起名为「归离集」的繁华聚落,炊烟袅袅升起。
「千年前,古人扩建城市,到那片富饶的平原上建立新的聚落,取名‘归离集’,取‘归家离乡,终有所聚’之意。灶神惜护民生,便化出万千分身,如同无形的精灵,潜入千家万户,帮着生起炉火,烹饪饭菜,助人团圆,将温暖与烟火气带入每一个角落。」
画面陡然变得阴暗:滔天洪水席卷而来,冲毁了田园屋舍,人们扶老携幼,在泥泞中艰难南迁。风雨交加,仙人们的身影在人群中若隐若现,庇护着流离失所的民众。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罕见的洪灾夺去了无数人的家园。大水无情,毁灭了繁华的归离集,居民们被迫南下,迁回更加稳固的璃月港。路途虽不很远,途中却有狂风骤雨,险阻重重。仙人们沿途护送,民众们足足走了十多天......」
画面中,那个温暖的光团(灶神)在迁徙的队伍中穿梭,它将某种谷物碾碎,混合清水,烤制成简单的馕,又用能找到的肉类和驱寒的香料制成肉酱,分发给又冷又饿的人们。
「......期间,为了让迁徙的人们不至于饥寒交迫,灶神便用他智慧,制作出一种古老而实用的美食——由易于保存的馕,与能袪湿驱寒的肉酱组成,它易于携带,能在艰苦的旅途中提供必要的热量与慰藉。」(这,或许就是辣肉窝窝头最古老的雏形。)
画面再次流转:数百年光阴似箭,璃月大地上,不同的灾难——干旱、瘟疫、地震——此起彼伏。那温暖的光团不再频繁地显现于人前,而是如同春蚕吐丝,将自己璀璨的光芒、浩瀚的力量,一丝丝、一缕缕地,融入脚下的大地。随着力量的流逝,光团的光芒逐渐黯淡,形体也开始缩小。
「后来的数百年间,大地上灾难与疾病并未停歇。灶神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不再频繁现身直接干预,而是选择将自身全部的力量,毫无保留地汇入璃月的土地之中,用以平息种种灾难,滋养这片土地,让它变得更加富饶、坚韧,更能庇护其上的生灵。」
画面变得伤感:力量耗尽的神明,知性如同退潮般减弱,身形也越来越小,最终,当他与帝君等老友告别时,已不足一人高,眼神也变得懵懂。
「耗尽力量的灶神,知性大减,身形也变得很小。最终与我们告别,决定去往山林沉眠时,他已不足一人高。」
画面中,缩小版的灶神将一些散发着光芒的、代表着菜式与炉火奥妙的符文,交给了岩王帝君和萍姥姥,然后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地走向了茂密的山林,寻了一处僻静之地,蜷缩起来,陷入了久久的长眠。
画面一转,璃月港的日常依旧,商贩吆喝,炊烟升起,人们忙碌而充实。
「他将带来幸福的菜式与炉火的奥妙告知帝君与我,自己则去往山林,久久地睡去。可以说,灶神于此世辞行之日,便是如今的‘锅巴’诞生之时。而当他不知睡了多久,从漫长沉眠中醒来那一日,他循着香味,在一个躲雨的山洞里,遇到了一个穿着黄衣、活力四射的女孩,吃到了她做的辣肉窝窝头...虽记不得任何往事,但那熟悉的味道,那蕴含在简单食物中的温暖与善意,却深深打动了他那颗即使沉睡也未曾改变的本心,于是他决议,要跟着这个女孩。」
画面的最后,是璃月港日复一日的繁华景象,晨曦中的码头,夜幕下的万家灯火。
「灶神悄然消失后,璃月的一天并未有何不同。每天清晨,商贩依旧早早开始摆摊吆喝,人们照常外出采买,生火做饭......与过去的每一日,并无区别。」
萍姥姥的旁白在此处停顿,她的声音带着一种穿透历史的辽阔与平和,缓缓念出最后的结语,那光晕中的画面也定格在璃月港壮丽的全景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