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贝鲁特的冬日海风裹着寒意,刮得海面泛起细碎的冰碴——陈凡站在凡星的防冻监测船上,望着手里的水温计,屏幕上“10.2℃”的数字让他眉头紧锁。黑海番鸭最适觅食水温是15-18℃,眼下这温度,海草冻得发脆,浮游生物几乎停止活动,几只番鸭缩着脖子在海面漂着,连扎进水里觅食的力气都少了。
“陈总,往北走两海里就是朱尼耶湾,番鸭的主要越冬区。”黎巴嫩环保部专员娜丁裹紧大衣,递过望远镜,“你看那些番鸭,有的翅膀都冻得贴在身上,昨天还发现两只幼鸭冻僵在礁石旁,幸好卡里姆大叔及时救了,现在还在渔棚里暖着。”
陈凡接过望远镜,果然看到十几只黑海番鸭在冷风中瑟缩,灰色羽毛蒙着层白霜。有只母鸭试着潜下水,没几秒就冒了上来,喙里空空的,只能对着冻硬的海面发出沙哑的叫声。
船刚靠岸,一个裹着厚羊毛头巾的老渔民就迎了上来。他叫卡里姆,手里捧着个保温箱,打开是两只瑟瑟发抖的幼鸭:“这俩孩子昨天在礁石缝里冻得快没气了,我用热水袋暖了一晚上才缓过来。以前冬天海面没这么冷,自从贝鲁特绿能用了那破加热机,海水反而更凉,浮游生物也死光了!”
他指着远处的废弃加热设备:“那玩意儿用的是工业加热棒,一通电就漏电,去年还电死了三只鱼鹰,后来就没人敢用了,现在番鸭只能挨冻挨饿。”
陈凡刚要细问,一阵柴油引擎声传来。一艘印着“贝鲁特绿能”字样的驳船冲了过来,甲板上的男人举着扩音器喊:“凡星的人别装救世主!你们的设备在罗德岛把海水加热到25℃,烫死了成片浮游生物,现在还想来毁我们的贝鲁特!”
娜丁脸色一沉:“是贝鲁特绿能的CEO扎卡里亚,之前竞标贝鲁特冬季生态治理项目时,他们的加热方案因为漏电和能耗超标落标,现在故意来捣乱。”
扎卡里亚跳上码头,手里举着个装着浑浊海水的瓶子:“大家看!这是凡星设备在罗德岛排出的‘热水’!温度高达28℃,把海草都煮烂了!他们的加热模块就是个炸弹,会把贝鲁特的海变成‘开水锅’!”
人群里的渔民瞬间骚动起来。一个叫拉米的年轻渔民攥着渔叉:“要是海水被煮热,鱼和番鸭都得死!凡星的设备要是真这样,赶紧滚出贝鲁特!”
陈凡接过扎卡里亚手里的瓶子,摸了摸瓶壁——温度顶多15℃,根本不是所谓的“开水”。他冷笑一声:“扎卡里亚先生,这瓶水的温度我刚测了,14.8℃,和贝鲁特现在的海水温度差不多。我们在罗德岛的设备,只会把局部海域温度控制在15-18℃,绝不会超20℃,罗德岛海洋研究所的监测数据还在实时更新,你要是不信,现在就能查!”
说着,陈凡掏出手机,打开凡星的全球温控系统,屏幕上跳出罗德岛设备的实时数据:“你看,当前水温16.3℃,浮游生物数量比上月增加40%,黑海番鸭的越冬存活率提高了25%。你手里的‘开水’,怕是你从工厂排污口接的吧?”
扎卡里亚的脸瞬间涨成了青紫色,他挥了挥手,两个手下扛着个生锈的加热棒走过来:“这是从凡星在利马索尔的设备里拆出来的!里面全是石棉,加热时会释放有毒物质,已经导致附近的小鱼畸形!”
周凯立刻上前,检查了加热棒的接口:“这加热棒的型号是‘HL-2021’,是你们公司五年前淘汰的产品,我们的设备从不用石棉材质。而且利马索尔环保署的检测显示,我们的加热模块用的是食品级不锈钢,没有任何有毒物质。倒是你们公司,去年因为用含石棉的加热棒,被黎巴嫩环保部罚款15万欧元,娜丁专员手里有处罚文件吧?”
娜丁掏出文件夹,抽出一张盖着公章的处罚单:“没错,这是2024年11月的处罚公告,贝鲁特绿能因使用含石棉加热设备,导致朱尼耶湾300平方米海域的底栖生物死亡,至今都没恢复。”
卡里姆突然想起什么,拍了下大腿:“我记起来了!去年那次鱼鹰死亡,就是他们的加热棒漏电!当时他们还说是雷劈的,骗了我们好一阵子!”
人群的议论声瞬间变了调,拉米放下渔叉,走到陈凡面前:“要是凡星的设备真能把水温升上去,还不污染,不漏电,我们就支持你们!”
“当然能!”陈凡立刻招手,技术团队推着一台银灰色的设备走了过来,设备侧面装着几片太阳能加热板,像展开的翅膀,顶部的水温监测探头闪着绿光,机身上刻着黎巴嫩国树雪松的图腾,透着当地的文化气息;旁边还有个透明的浮游生物培育舱,里面的幼体正缓缓游动。
“这是‘贝鲁特冬季海域恒温+浮游生物保活模块’,”陈凡指着设备详解,“第一,我们用太阳能集热板加热,配合保温层,能把局部500立方米海域的水温稳定在15-18℃,能耗比传统加热设备低60%,还不会漏电;第二,培育舱里装了抗冻型巴氏磷虾卵,在10℃以上就能孵化,日均补充30公斤浮游生物,刚好够番鸭越冬食用;第三,设备带‘智能温控’,要是水温超过18℃就自动停热,低于15℃再启动,而且声纹监测仪能探2000米内的番鸭,靠近就切0.1分贝静音,绝不会惊扰它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