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号” 教学舰驶入极光边缘星域时,舷窗外的景象瞬间被梦幻色彩包裹 —— 七彩极光在星空中舞动,红色如火焰、绿色如翡翠、蓝色如深海,每一道极光都与淡绿色的地脉能量相互缠绕,形成 “地脉极光” 的绝美景观。实习守护者们纷纷涌到甲板上,小羽甚至举起相机拍摄,镜头里,绿色地脉能量如同丝带,穿梭在七彩极光中,美得让人窒息。
“极光边缘星域的核心是‘地脉能量与极光能量共生’。” 小萤站在甲板边缘,指着远处的极光带,向实习守护者们讲解,“这里的极光能量并非单纯的自然现象,而是与地脉能量深度绑定 —— 地脉为极光提供稳定能量源,极光则为地脉能量赋予‘波动活性’,两者通过‘共振’维持平衡。但这种共振很脆弱,一旦极光能量异常波动,地脉平衡就会被打破。今天的培训主题,就是‘极光 - 地脉共振的识别与维护’,核心是学会‘捕捉能量共振的节奏’。”
教学舰停靠在极光边缘星域的 “极光观测站” 后,小萤团队带着实习守护者们前往核心区 “极光地脉带”—— 这里保留着当年激活的 “极光守护晶簇”,晶簇释放的七彩平衡能量场笼罩着周边区域,维持着极光与地脉的稳定共振。观测站的守护者早已为培训准备了 “共振监测设备”,能实时显示极光能量与地脉能量的共振频率 —— 健康状态下,两者频率应保持在 1:1.3 的稳定比例。
“第一个任务是‘共振频率识别’。” 阿雪取出二十台 “双能共振仪”,分发给实习守护者,“仪器能同时显示极光能量与地脉能量的频率曲线,当两条曲线呈‘波浪同步’状态时,就是健康共振;如果曲线出现‘交叉紊乱’,说明共振失衡。现在,你们去极光地脉带的不同区域记录数据,找出共振稳定与失衡的特征差异。”
实习守护者们立刻分散行动。小霜带着组员来到极光最密集的区域,双能共振仪显示,极光能量频率 2.1Hz,地脉能量频率 1.6Hz,两条曲线如同海浪般同步起伏,共振比例 1:1.3,完全符合健康标准;而小羽组在极光稀疏区发现,极光能量频率骤降至 1.2Hz,地脉能量频率却升至 1.8Hz,曲线交叉缠绕,共振比例 1:0.67,明显失衡 —— 这里的地脉能量因缺乏极光活性,流动变得缓慢,浓度从 20% 降至 14%。
“原来共振平衡的关键是‘频率同步’,不是能量强度越高越好!” 小羽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之前在花海星域学到的 “生态共生” 理念,在这里有了新的延伸 —— 花海是生物与能量的共生,极光边缘则是自然能量与地脉能量的共生。
就在培训进行到下午时,观测站的警报突然响起 —— 极光地脉带西侧的极光能量出现异常波动,原本七彩的极光突然变成单一的深红色,双能共振仪显示,极光能量频率从 2.0Hz 骤升至 3.5Hz,地脉能量频率却仍维持在 1.6Hz,两条曲线彻底脱节,共振比例变成 2.19:1,地脉能量因无法跟上极光频率,开始出现 “能量拥堵”,浓度从 20% 快速升至 28%,远超安全阈值。
“这是‘极光能量激增导致的共振失衡’!” 观测站守护者脸色凝重,“如果不及时调整,地脉能量会因拥堵引发局部爆炸,甚至摧毁极光守护晶簇!”
小萤立刻召集实习守护者:“这是极光边缘星域最危险的共生危机!极光能量激增会强行打破共振节奏,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压制极光能量,而是引导地脉能量提升频率,重新跟上极光的节奏。现在,你们分组讨论方案,十五分钟后告诉我你们的想法!”
各组立刻展开激烈讨论。小霜组认为应该用净化能量降低极光能量强度,让其频率回归正常;小薇组则提出,通过极光守护晶簇注入地脉能量,强行提升地脉频率;而小羽组却有不同思路:“强行压制极光会破坏自然能量循环,强行提升地脉可能导致能量过载!我们应该找到‘共振引导点’,用星金符文连接极光与地脉,引导两者频率逐步同步!”
小萤对小羽组的思路给予高度肯定:“极光能量是自然现象,强行干预会引发更严重的失衡。我们要做的是‘牵线搭桥’,帮助地脉能量找到新的共振节奏,而不是‘强行改变’任何一方。”
她带领众人来到极光守护晶簇旁,取出十二枚星金符文,按 “环形共振阵” 的形状,分别嵌入极光与地脉的能量交汇点 —— 这是当年激活晶簇时用到的阵法,能通过星金的能量传导性,引导两种能量逐步同步频率。实习守护者们分成三组,各司其职:小霜组负责用双能共振仪实时监测频率变化,反馈调整数据;小薇组操作 “能量频率调节器”,通过晶簇向地脉注入微量 “波动能量”,帮助地脉逐步提升频率;小羽组则在符文阵旁放置 “极光能量结晶”,为极光能量提供稳定的活性支撑,避免频率继续飙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