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也凑在旁边忙活,她搬了个小板凳,坐在陈建国旁边,手里捧着几片刚摘的完整枫叶 —— 红得透亮,形状像小巴掌。等陈建国涂完一张油纸,她就赶紧拿起一片枫叶,轻轻按在油纸的边角上,手指顺着叶片的纹路压了压:“这样油纸就有枫树叶的花纹啦!黄豆住在里面,就算看不见,也知道是枫溪镇的黄豆,肯定乐意待着!” 她压完一片,还会对着油纸小声说:“黄豆黄豆,你们要好好的,冬天就能变成香香的酱啦。”
两天后的夜里,霜下得比前两晚更重。月光洒在晒粮场上,油纸棚上的霜像撒了层白糖,亮晶晶的。第二天早上,李大婶起得比往常还早,揣着颗心走到自家的油纸棚前,小心翼翼地拉了拉绳子 —— 油纸 “哗啦” 一声展开,里面的黄豆躺在棚下,颗颗饱满,阳光照在上面,还泛着淡淡的光泽。她伸手抓了一把,指尖触到的黄豆温热,一点没沾霜气,甚至比刚晒的时候还瓷实。
“成了!真成了!” 李大婶激动得眼泪都快下来了,抓着黄豆的手都在抖。她转头就往济世堂跑,拉着陈建国的胳膊就往自家的晒粮场走,脚步急得差点绊到田埂:“陈先生,您快瞅!黄豆一点没潮!俺这就回家蒸红薯,刚从窖里挖的,甜得很,您多吃两块!” 她拽着陈建国的袖子,手劲大得很,怕他不肯去 —— 这红薯是她特意留的,个头大,埋在窖里存了半个月,就等着有好消息时请人吃。
后来,村民们都学着给自家的油纸涂桐油枫叶。王婶心灵手巧,还在油纸的边角缝上了细细的枫树枝条,既挡住了油纸的毛边,又好看 —— 风一吹,树枝条跟着晃,油纸上的枫叶花纹也跟着动,像小蝴蝶在飞。有次镇上的货郎路过,看见晒粮场上的油纸棚,还特意停下来瞅了瞅,说:“这棚子比城里的布棚还讲究!” 王婶听见了,笑着接话:“财主家的屋檐哪有咱们这棚子香?咱们这棚子有枫香味,黄豆都乐意待,财主家的屋檐再阔气,也没这心意!”
结尾哲思:所谓 “巧思”,从来不是凭空来的,是看见别人的难处时,把自己藏在记忆里的、落在生活里的那些细碎经验,掰碎了、改了,变成刚好适合这里的样子。桐油是寻常的油,枫叶是山上随处可见的叶,可裹上了想帮李大婶护住黄豆的心意,裹上了赵二柱捣枫叶时的认真,裹上了小丫压枫叶时的天真,就成了能抵晓寒的 “宝”。异乡的日子,从来不是靠轰轰烈烈的大事暖起来的,就是这样一点点揉进细节里的温暖 —— 是沾了桐油的手,是捣碎的枫叶,是压在油纸上的花纹,让寻常的黄豆、普通的油纸,都有了让人安心的温度,让晨霜里的枫溪镇,也成了能留住人的暖地。
喜欢一个中年男人的时空札记请大家收藏:(www.2yq.org)一个中年男人的时空札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