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后,众将齐聚刘苍帐内。刘苍将最新战报告知诸将,众人闻讯振奋不已,甚至有将领迫不及待 ** 夜袭。刘苍当即否决,转而部署郭嘉之计:令全军休整备战,同时派遣黄忠率轻骑携文丑、韩猛、淳于琼首级前往袁军大营。
黄忠得令立即行动,率数千铁骑突至袁绍营前朗声喝道:"袁绍逆贼!南阳黄汉升在此,速来授首!"城防士卒慌忙禀报,惊得正要就寝的袁绍匆忙披甲登城。见营外仅黄忠所率数千骑,袁绍暗松口气——只要不是刘苍主力来攻,便不足为惧。
忽见黄忠单骑出阵,将三个檀木匣掷于城下,声若洪钟:"袁本初,我家主公特备厚礼,望尔珍重!"言罢纵声长笑,率军绕营疾驰,数千铁骑齐声呐喊:"文丑伏诛!高阳已破!"
袁绍闻言如遭雷击,急令亲卫取来木匣。当三颗血淋淋的首级映入眼帘时,这位四世三公的诸侯竟喷出一口鲜血,当场昏厥。
此时黄忠仍率军在营外往来驰骋,直至袁军箭雨相逼方引兵退去。经此一遭,袁军上下皆知大将殒命、粮仓被焚,军心为之大乱。
虽然黄忠已离去,但袁绍军中的士兵仍在热议此事。部分机敏的士卒察觉到事态危急,暗中谋划着逃离。粮草尽失,此战必败无疑!将帅们虽未核实营外传言的虚实,但军心已乱,只得采取强硬手段 ** 。杀一儆百后,营中终于重归寂静。
众将总觉得流言非空穴来风,便命令副将留守大营,匆匆赶往袁绍帅帐。高览、蒋义渠、牵招等将领赶到时,发现所有谋士早已在帐外等候。
高览快步走向审配,低声询问:"正南先生,为何大伙都在帐外?"
审配环顾四周,悄声答道:"方才营外的喊话,你可曾听清?"
高览面色骤变:"莫非传言属实?"
审配沉重地点头:"刘苍这招 ** 诛心,不仅送来文丑、韩猛、淳于琼的首级,主公见后急火攻心,至今昏迷未醒。最棘手的是...张合已叛变,淳于琼正是死于他手。"
这消息如晴天霹雳,震得高览脑中嗡嗡作响。短短数日,局势竟恶化至此!若再不撤军,全军覆没只在旦夕。但眼下袁绍昏迷,众人束手无策。
想到张合投敌,高览忽觉背脊发凉。颜良、文丑战死,韩猛被杀,所谓"四庭一柱"如今仅剩他一人。麹义又被派往冀州 ** ,不知不觉间,他竟成了袁绍军中资历最深的将领。
可这"一大将"的头衔此刻却让他如坐针毡。回想田丰、颜良等人的下场,越是在高位,死得越快...这个念头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咳...咳咳..."
帐内突然传来虚弱的咳嗽声。众人精神一振,却不敢贸然进入。待军医出来后,连忙追问:"主公如何?"
军医拭汗道:"暂无大碍,但需静养。主公示意诸位进帐议事,切记长话短说。"
众人闻言,纷纷整肃衣冠向帐内走去。
"父亲..."
袁氏三子快步上前,目光中透着真切关怀。
"父亲无恙否?"
"方才真教人揪心!"
"您脸色仍有些苍白..."
袁绍勉强挤出笑容:"我儿且宽心,为父无碍。你们先退下,为父要与诸将议事。"
待三子退至一旁,袁绍沉声道:"诸位想必已知,文丑等三将阵亡,高阳粮仓被焚。军中断粮在即,诸位以为当如何应对?"
帐中众人闻言色变。谋士审配上前献策:"主公,当下唯有放弃河间,退守安平。既可压缩敌军活动范围,又能尽快补充粮草。若拖延时日,恐生 ** 。"
袁绍不甘道:"难道要拱手让出冀北?"
审配劝道:"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只要主力尚存,他日必能收复失地。"
袁绍颓然道:"罢了...传令撤兵安平。"
将领高览追问:"若刘苍趁势追击..."
袁绍疲惫摆手:"具体部署交由诸位商议,务必挡住追兵。我乏了,都退下罢。"
众将默然退出军帐。
袁绍撤军的决断令众人始料未及,但只要撤回安平,他们仍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攻占冀北!界桥遭遇先登死士!
袁绍率军撤退的消息传开,全军上下无不欢欣鼓舞。毕竟保住了性命,但部分将士已对刘苍心生畏惧。这位天下一诸侯在四线作战中,不仅击破两路敌军,更让袁绍节节败退。连番损兵折将后,袁绍的八万大军折损过半,万余骑兵仅剩两三千,半数将领阵亡,如今堪用的只剩高览和麹义。
谋士们建议由蒋义渠、朱灵断后,其余人马轻装撤离。翌日清晨,袁军开始南撤。刘苍亲率大军追击之际,张辽也从高阳出兵意图包抄。所幸袁军撤离及时,加之断后部队的阻截,虽朱灵被俘、蒋义渠败逃,但主力得以安全撤退。
刘苍趁势占领整个冀北,各郡县纷纷归降。至此,冀州北部四郡尽入其手,袁绍仅剩南部五郡。与此同时,麹义率先登死士追击高顺的陷阵营,却因陷阵营已渡界桥进入巨鹿郡而扑空。高顺轻而易举攻取了黄巾之乱后人口凋零的广宗县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