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陷阵营铁骑南下时,传令兵已穿越太行山找到张燕。听闻高顺的战略,这位黑山军首领当即拍案称妙。掌控太行通道的他清楚:若能攻克邺城,袁氏集团的家眷便将尽入彀中,彼时袁军必乱,正是刘苍决胜良机。为此哪怕冒险也值得一试,更何况高顺还带着特殊筹码——沦为阶下囚的麹义。
行军至邺城外围时,被缚的麹义猛然醒悟:"你们要奇袭邺城?!"高顺沉默的侧脸给出了答案。麹义激动地挣扎道:"两千轻骑就想破城?沮授坐镇的精兵足以..."话音未落,大军已悄然抵达平阳城郊。陷阵营斥候四散侦察时,麹义望着邺城方向惊疑不定——这支军队的行为完全超出他的预判。
(两天时间悄然流逝,麴义多次发现高顺行踪险些暴露,幸亏追兵及时将目击者灭口。麴义愈发困惑——这位高将军究竟在谋划什么?整整两日过去,竟看不出任何行动迹象。
三日黄昏,斥候飞奔来报:"将军,他们到了!"
高顺猛然起身,剑眉紧锁:"鸣号集结!全军开拔!"
当夜三更天,所有侦察部队秘密回营。借着夜色掩护,这支蛰伏两日的军队终于向西疾驰。经过彻夜奔袭,陷阵营在向导引领下来到漳水之畔——这条发源于太行山的河流正汩汩流淌。
此时张燕已率万余精兵沿漳水南下,潜伏在邺城西侧的山丘地带。当晨雾弥漫河面时,两支军队在漳水北岸胜利会师。
"高将军!"张燕大笑着迎出营寨,甲胄在朝阳下泛着寒光,"弟兄们可都等急了!"
高顺翻身下马,铠甲铿锵作响:"有劳张将军。"
"自家兄弟客套什么!"张燕大手一挥,"子龙将军那边已收到军报,只要咱们拿下邺城,主公夺取冀州便如探囊取物!"
被绑的麴义此刻才恍然大悟——原来高顺这两日的诡异行踪,竟是为联络太行山伏兵!看着河畔列阵的万余精兵,他终于明白袁绍败亡的根源:刘苍敢用降将独当一面,张辽镇守北疆、张燕穿插敌后、贾诩坐镇西线;而袁绍却只信任裙带亲信,难怪众叛亲离。押解途中的囚车碾过碎石,麴义望着远去的邺城轮廓,在颠簸中发出声声苦笑。
邺城谋略
麹义心生投奔刘苍之意。当日麹义被解往后方的同时,张燕与高顺正在筹划攻取邺城之计。
他们在邺城安插的洛神楼据点提供了城防情报:邺城现有守军五千,由袁绍心腹谋士沮授坐镇。不过田丰派往邺城的信使被高顺成功截获。
沮授虽知冀州腹地出现刘苍部队,却对高顺兵力一无所知。他判断这支奇兵最多不过千人,只下令严查城门进出人员。若其收到田丰警报,定会立即封城 ** ——这正是高顺、张燕的可乘之机。
二人定下明暗两计:先是分批派遣乔装士兵混入城中,通过洛神楼获取藏匿的兵器;同时暗中筹备攻城器械,若内应失败便强行攻城。次日拂晓,兵卒们化装成商旅百姓陆续入城,高顺亲自率人前往洛神楼。
这座表面经营酒肆的据点,在地下暗藏青楼 ** 等复杂场所,兵器库就隐秘其间。掌柜见高顺亲至,立即配合行动。因酒楼往来人员繁杂,所有兵器都深藏在不为外人所知的地下密室里。
总体而言,风月场所虽然鱼龙混杂,但出入此地的客人却格外讲究规矩,深谙进退之道。看似危机四伏之处,反而暗藏玄机,往往成为最稳妥的所在。
为此,洛神楼在各处分号都设置了隐蔽暗室。这些密室不仅是储藏兵器的仓库,更是情报汇总的中枢。掌握这些情况后,高顺心中大定——只要兵器到位,夺取邺城便易如反掌!午后时分,张燕又悄悄引进了百余名精锐。
加上洛神楼原有的部署,如今在邺城可调遣的人手已近三百之众。若采取奇袭战术,这支部队绰绰有余。但为保万全,高顺仍令张燕暂缓行动,待次日再秘密潜入一批士卒。
翌日拂晓,高顺从酣梦中醒来——这恐怕是他踏入冀州后睡得最踏实的一夜。他早早更衣上街,却见街面情形突变:袁绍麾下的巡城士卒陡然增多,正挨家挨户盘查。
兵卒们边巡视边厉声宣告:"即日起全城 ** !胆敢擅自出城者,立斩不赦!"
高顺心头骤然一沉,暗忖是否计划泄露?转念又想绝无可能——行动昨日方才启动,每个环节都精心布置,断无纰漏。
他急返洛神楼寻得掌柜,沉声问道:"今日城中为何突增守军?"
掌柜从袖中抽出一封密笺:"将军,这是刚收到的线报,请您过目。"
高顺展信细读,但见上面赫然记载着刘苍在易水大破袁军,袁绍主力南撤的捷报。
越看越是振奋——刘苍既在北方取得如此大胜,席卷冀州指日可待!实际上,沮授获知的情报更为详尽,他已然查明潜伏冀州后方的正是刘苍麾下最精锐的陷阵营,当即下令全城 ** ,封锁所有城门,严禁任何人等出入。先前不知就里尚可宽纵,如今既知敌情,岂容高顺有可乘之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