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城的局势,在张晋无形之手的拨动下,正发生着微妙而深刻的变化。小皇帝赵显依仗张晋的指点与暗中支持,借“军机稽查司”的由头,悄然将一批被贾似道边缘化的实干官员安置到要害位置。这些官员久受压制,一旦得此机会,又感念皇恩(以及暗中那位“谪仙”的威慑),无不尽心竭力。虽暂时未能动摇贾似道的根本,却已像几颗坚韧的钉子,楔入了原本铁板一块的相党势力范围,开始缓慢而坚定地侵蚀其根基。
贾似道并非庸才,自然察觉到了这股暗流。他起初不以为意,只当是小孩子胡闹,但近来几件小事——比如户部一份关于江东粮饷的核查文书竟绕过了他的门生直接呈递御前,兵部一位老资格、却因不肯同流合污而被闲置的武库司郎中突然被调任京畿巡防营副将——让他隐隐感到不安。他试图敲打几个看似摇摆的官员,却发现对方态度虽依旧恭敬,眼神深处却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底气。这种脱离掌控的感觉,让他十分不快,却又暂时抓不到明确的把柄,只能归咎于金銮殿那场风波的后遗症,对那位神秘的白衣“张先生”更是忌惮中带着深深的怨毒。
这一日,张晋正在临安城西子湖畔的一处僻静水榭中品茶,神识却笼罩全城,感知着各方势力的动向。忽然,他心念一动,嘴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他感知到一股熟悉而又强大了许多的气息,正以极快的速度由南向北,朝着临安城方向而来。那气息阳刚磅礴,却又带着一股重剑无锋的沉凝意境,正是功成出关的弟子杨过。
“这小子,倒是会挑时候。”张晋抿了口茶,心中已有计较。他并未主动联系,而是想看看杨过如何在这龙蛇混杂的帝都找到自己,也算是对他江湖历练的一种考验。
不过半日功夫,那道青色身影便已出现在临安城外。杨过并未直接闯入,而是在城外略作停顿,运起内力,仔细感知城内气息。他修为大进,灵觉敏锐远超以往,虽无法像张晋那般神识覆盖全城,但对自己师父那独特而浩瀚的气息,却有着清晰的感应。很快,他便锁定了西子湖畔那片区域。
杨过缴纳了入城税,随着人流进入这座繁华帝都。他青衫磊落,背负长形布囊(内裹玄铁重剑),面容俊美,气质不凡,引得路人侧目。但他步履从容,目光清澈,对周遭的喧嚣恍若未闻,径直朝着西子湖方向行去。
就在杨过穿过一条繁华街市时,前方忽然传来一阵骚动。只见几名衣着华丽的纨绔子弟,正围着一个卖唱的老者与一个衣衫素净、抱着琵琶的少女,言语轻佻,动手动脚。周围百姓敢怒不敢言。
“老东西,你这孙女唱得不错,跟本公子回府,专门唱给爷听,少不了你的好处!”为首一个脸色虚浮的公子哥淫笑着,伸手就去摸那少女的脸颊。
少女吓得花容失色,老者跪地苦苦哀求。
杨过眉头一皱,他本不欲多管闲事,但见此情景,心中那股侠义之气油然而生。他正要上前,却听身后传来一个阴恻恻的声音:
“哟,这不是杨过杨少侠吗?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
杨过回头,只见一个身穿蒙古服饰、腰配弯刀的精悍汉子,正带着几个随从,不怀好意地盯着他。此人正是蒙古王子霍都的师弟,达尔巴的徒弟,名叫巴鲁,武功得霍都一脉真传,阴狠毒辣。他奉师命潜入临安,打探消息,没想到竟在此撞见杨过。
巴鲁早就听闻师叔霍都惨死于襄阳英雄大会,据传与一个叫杨过的少年及其师父张晋有关,此刻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蒙古鞑子,也敢在临安撒野?”杨过眼神一冷。他对蒙古人本就深恶痛绝,此刻更感厌恶。
巴鲁狞笑:“撒野?哼!今日正好拿下你,祭奠我霍都师叔!”说罢,也不顾场合,身形一晃,五指如钩,带着一股腥风,直抓杨过咽喉!竟是下了杀手!
周围百姓见动了刀子,惊呼四散。
杨过冷哼一声,不闪不避,待巴鲁五指抓到近前,才看似随意地抬起右手,并指如剑,后发先至,点向巴鲁手腕脉门!这一指看似轻描淡写,却蕴含着《九阳神功》的至阳真力和《独孤九剑》料敌机先的剑理!
巴鲁只觉得手腕一麻,一股灼热劲力透体而入,整条手臂瞬间酸软无力!他大惊失色,没想到杨过武功精进如斯!急忙变招,左掌拍向杨过胸口。
杨过脚步微错,施展身法,身形如鬼魅般绕到巴鲁侧后,依旧是并指一点,正中巴鲁肩井穴!
巴鲁闷哼一声,半边身子僵直,动弹不得!他带来的几个随从见状,嚎叫着拔刀冲上。
杨过看都不看,反手一挥袍袖,一股柔和中带着刚猛的无形气劲涌出,那几个随便如同被狂风卷起的落叶,纷纷跌倒在地,摔得七荤八素。
整个过程不过电光火石之间,嚣张的巴鲁便已受制,其随从倒地。那帮调戏少女的纨绔子弟早已吓得面无人色,连滚带爬地溜走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