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卯之交,天色未明,“百草轩”后院已亮起一点昏黄的灯火。林薇薇和衣趴在案头,呼吸均匀,手边还摊着那本邓老者的手札,显然昨夜研究至深夜,力竭而眠。晨露的微凉透过窗隙袭来,她一个激灵醒来,揉了揉酸涩的双眼,目光立刻落在墙角那个用湿布小心覆盖的背囊上——里面是她昨日拼着性命从云雾山带回的崖壁紫菊和那卷神秘残卷。
疲惫与困倦瞬间被巨大的兴奋与责任感驱散。她轻手轻脚地起身,先查看了紫菊。经过一夜的保湿,几株植株依旧鲜活,深紫色的花瓣在晨曦微光中泛着丝绒般的光泽,那股凝练的清香仿佛能穿透布囊,沁人心脾。她小心翼翼地将植株取出,根部带着湿润的崖土,叶片肥厚坚韧,与寻常栽培的紫菊截然不同。
“老陈头,”她轻声唤醒了睡在隔壁厢房的老药工,“您来看看这个。”
老陈头披衣起来,看到那几株紫菊,浑浊的老眼顿时射出精光。他凑近仔细端详,又掐了一小片叶子在指尖捻碎嗅闻,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掌柜的,这……这紫菊非同一般!植株矮壮,香气内敛沉厚,药性定然比寻常紫菊强上数倍不止!您从何处得来这等宝贝?”
林薇薇简略提及是托一位熟悉山林的友人从险峻之处采得,并未细说山洞之事。老陈头啧啧称奇,连声道:“此乃可遇不可求之物!须得小心栽培,若能成活,善加利用,或可成为我‘百草轩’镇店之宝!”
两人当即在后院僻静角落选了一处通风向阳、土壤疏松之地,仿照崖壁环境,将紫菊小心移栽下去,又覆上薄薄一层腐殖土。林薇薇深知此物娇贵,嘱咐老陈头亲自照料,记录其生长习性。
安顿好紫菊,天色已大亮。店铺开门,迎来新一日的忙碌。官府订单的茶包需按时配送,日常顾客络绎不绝,石头和阿木忙得脚不沾地。林薇薇将山中之行的疲惫暂且压下,如常坐镇柜台,应对往来,心思却有一半系在后院那几株新栽的紫菊和怀中那卷神秘的兽皮残卷上。
午后,趁着店内稍闲,她寻了个借口回到内室,紧闭房门,这才再次取出那卷残破的兽皮。就着明亮的日光,她仔细审视。兽皮质地奇特,历经岁月却仍有一定韧性,上面的墨迹虽已模糊,但依稀可辨。经络图绘制的线条流畅精准,穴位标注用的是古篆,与她所知的现行经络学说略有差异,似乎更为古老精妙。旁边的草药图,画着几种形态奇特的植物,旁边配有简短的篆文注解,她勉强认出“赤阳”、“凝露”、“通幽”等字样,皆是闻所未闻的药名。
这绝非普通的养生方或丹方!林薇薇心中震撼。她尝试按照残卷上一种看似最简单的“调息法”静坐,引导气息,只觉经脉间似有微弱暖流涌动,精神为之一振,昨日跋涉的疲惫竟消散不少!效果虽微,却真实不虚!
巨大的惊喜之后是更深的警惕。此物来历非凡,若泄露出去,恐招来杀身之祸!周全那边,得了金石小鼎,是否已满足?他是否识得此卷价值?若他日后想起,前来索要,又当如何应对?
她将残卷用油纸仔细包裹,藏于一个隐秘的墙洞之中,决定暂不深究,待日后学识更丰、时机成熟时再慢慢研究。当前首要任务,是消化此次冒险最直接的收获——崖壁紫菊的应用。
她取了一小部分干燥的紫菊花瓣,与店内原有的优质杭白菊对比冲泡。只见崖壁紫菊冲泡后,茶汤色泽更为金黄透亮,香气沉静悠长,入口微苦,但回甘迅猛持久,一股清凉之意直透咽喉,清肝明目、平心静气的效果远胜寻常菊花数倍!
“妙啊!”林薇薇忍不住赞叹。她当即决定,以此崖壁紫菊为主料,辅以少量枸杞、决明子,开发一款顶级的“紫金清目饮”,定位为高端养肝明目茶饮,限量供应,作为“百草轩”新的招牌产品。同时,她也将少量紫菊花瓣掺入日常的“清心忘忧饮”中,微调配方,提升其整体品质,让普通顾客也能间接感受到这份来自山野的恩赐。
新品尚未正式推出,只是在小范围内给几位信任的老主顾品尝,便已引起惊叹。通判府的徐夫人饮后,特意派人来传话,称此茶饮后目眦清爽,连带着心情都宁静了许多,询问能否长期供应。就连一向挑剔的文画家沈先生尝过,也捻须称许,言其“气韵沉静,非俗物可比”。
“百草轩”的产品力,因这意外得来的紫菊,悄然提升了一个档次。林薇薇并未因此沾沾自喜,反而更加谨慎。她严格控制紫菊的使用量,确保其稀缺性和神秘感,同时加紧通过靠山屯的阿虎等山民,继续小规模收购云雾山外围的其他优质野生药材,进一步丰富和夯实“百草轩”的原料基础。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从未停止。数日后,一位生面孔的客商来到店中,并未购买物品,而是绕着柜台打量一番后,看似随意地向石头打听:“小哥,听闻贵店前些时日得了些罕见的紫色菊花,不知可还有货?在下愿出高价求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