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大夫的专业背书,如同春风化雨,暂时驱散了围绕“石见穿”的质疑阴霾。“百草轩”非但没有因新药材的争议受损,反而因其勇于探索、严谨求证的态度,在州府医药圈内赢得了更扎实的声誉。连之前态度暧昧的济世堂李掌柜,也派人送来一份贺礼,言词间多了几分真正的认可,似是将林薇薇视作了可与平等论道的同行。
然而,林薇薇心中那根弦却丝毫未曾放松。江南“回春堂”管事那日离去时怨毒的眼神,如同毒蛇信子,时时提醒她危机并未远去。对方觊觎“石见穿”配方不成,绝不会善罢甘休,必然在暗中酝酿更阴险的报复。而且,州府零星出现的那些湿热病症,虽未形成大疫,却也似一股潜流,预示着不安。
她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石见穿”的深入研究和应用上。依据吴大夫的指点,她进一步优化了“通淋化石饮”的配方,严格控制石见穿的用量,使其药性更为平和,并明确了适用人群与禁忌。同时,她开始尝试将微量醋淬石见穿粉末,应用于其他可能存在“瘀滞”问题的调理方中,比如针对妇人经期血块多、小腹刺痛的症状,搭配当归、川芎等活血之品,制成小丸,供极少数信任的老主顾在医师指导下试用,反馈颇佳。
这日,她正在后院工坊记录几位试用者的反馈,老陈头拿着一把新采集的、带着泥土清香的草药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几分兴奋:“掌柜的,您看这个!这是春生那小子在城西山坳里发现的,我瞧着像是古书上说的‘滴水珠’,又叫‘凝露草’!”
林薇薇接过那株草药,只见其叶片肥厚,呈心形,叶面有细密绒毛,叶尖处竟真的凝聚着一滴晶莹的水珠,即便在干燥的秋日也不消散。她轻轻嗅了嗅,有一股极其清淡的、类似薄荷又带点甘甜的凉意。
“凝露草?”林薇薇心中一动,这名字她似乎在兽皮残卷的边角模糊处见过,与“赤阳”(朱砂根)、“石见穿”等并列,但注解几乎完全湮灭,只残留一个“润”字。
老陈头解释道:“老汉年轻时听师父提过,此草喜阴湿,生于山涧石缝,其性甘凉,最能生津润燥,清肺止咳。只是对环境要求苛刻,极难人工栽培,故而市面上罕见。没想到春生竟能找到!”
生津润燥,清肺止咳!时值秋燥,正是此类症状高发之时!林薇薇眼前一亮!这简直是雪中送炭!若能善加利用,或可开发出针对秋燥的拳头产品,进一步丰富“百草轩”的产品线,减少对单一药材的依赖。
她立刻让老陈头带她去发现凝露草的山坳查看。那地方颇为隐蔽,环境阴湿,确实适合此草生长,但规模不大。她嘱咐老陈头和春生,小心移植几株回后院阴凉处试种,绝不可涸泽而渔,同时,可向附近山民收购,但需确保采摘时保留根茎,以利再生。
回到工坊,她迫不及待地取了几片凝露草鲜叶,洗净后与梨片、冰糖同炖,制成一盏简单的“凝露秋梨羹”。品尝之下,只觉羹汤清润,甘甜适中,那股独特的凉意顺喉而下,令人咽喉舒爽,胸腹间的燥热之感顿消,效果远胜寻常秋梨膏!
初步成功让她信心大增。她开始构思如何将凝露草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是制成便于保存的膏方?还是融入茶饮?或是与其他润燥食材巧妙搭配?
然而,就在她专注于新品研发之际,江南势力的报复,以一种她意想不到的方式,悄然降临。
这日,一位面色焦急的妇人抱着一个约莫五六岁、咳嗽不止、面色潮红的男童冲进店中,带着哭腔道:“林掌柜!快救救我孩子!前两日他在街上买了支糖画,吃完后就咳嗽发烧,吃了好几剂药都不见好,反而越来越厉害!听说您这儿有奇效的止咳药,求您给看看!”
林薇薇见孩子咳得撕心裂肺,小脸通红,连忙让妇人将孩子抱到内间,仔细查看。孩子舌红少津,咽喉红肿,确是肺热燥咳之象,且症状不轻。她心中不忍,便取了少许新制的“凝露秋梨羹”,温过后喂给孩子几勺,又用凝露草鲜叶泡了杯淡淡的草茶让其小口啜饮。
或许是凝露草对症,也或许是孩子哭累了,服下羹汤后,咳嗽竟真的渐渐平缓下来,孩子沉沉睡去。妇人千恩万谢,林薇薇又包了些凝露草茶和秋梨膏给她,叮嘱了用法。
这本是寻常的善举,林薇薇并未在意。然而,次日一早,那妇人竟又来了,此次却是满脸怒容,身后还跟着几个气势汹汹的壮汉,进门就嚷:“林薇薇!你个黑心掌柜!给我家孩子吃了什么毒药?!昨夜孩子又咳又喘,差点背过气去!定是你那药有问题!赔钱!不然砸了你的店!”
店内顿时一片哗然!石头、阿木欲要理论,被林薇薇用眼神制止。她心中雪亮,这分明是栽赃陷害!凝露草性味平和,即便不对症,也绝无加重病情的可能,更何况那孩子昨日症状已见缓解!
她冷静地看着那妇人,问道:“这位大嫂,昨日孩子服药后分明好转,为何一夜之间病情反复?可否告知昨夜又给孩子用了何药?或是受了风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