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笔亲题的“药膳惠民”匾额,在州府和煦的阳光下,闪烁着庄重而温润的金光。它被悬挂在“百草轩”大门正上方,取代了原先那块朴素的旧匾。红绸揭下的那一刻,围观的街坊邻里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和赞叹,清平坊从未如此热闹过。这块匾额,不仅象征着至高无上的荣耀,更像一道无声的宣言,宣告着“百草轩”和林薇薇,已不再是当初那个需要小心翼翼、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店弱女。
荣归故里的喜悦弥漫在店铺内外,但林薇薇的心境,却比旁人想象中更为沉静。京华岁月,九重宫阙里的波诡云谲、生死一线,如同一次最深沉的淬炼,洗去了她身上最后一丝青涩与彷徨。如今的她,眉宇间多了几分经风霜后的从容气度,眼神也更加深邃坚定。她深知,眼前的盛名与繁华,既是机遇,更是责任与考验。如何将这份皇家恩宠转化为“百草轩”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石,而非昙花一现的虚火,是她归来后首要思考的问题。
归家后的第一件事,并非大肆庆贺或急于扩张,而是闭门三日。林薇薇将石头、阿木、春生以及老陈头召集到后院工坊,进行了一次深入的长谈。她详细讲述了京城见闻(隐去宫廷秘辛),重点分享了在太医署所见所闻、与顶尖医官交流的心得,尤其是对药食同源理念更深层次的理解。她将那块“药膳惠民”匾额的含义,郑重地阐释给众人听:“陛下赐此四字,意在‘惠及于民’。我等日后行事,更需谨记初心,以诚信为本,以功效立身,万不可因虚名而忘乎所以,堕了这匾额的声望。”
伙计们见她虽载誉而归,却无半分骄矜之色,反而更加沉稳务实,心中敬佩之情更甚。石头当即表态:“掌柜的放心,咱们‘百草轩’能有今日,靠的是真材实料。日后必定更加用心,对得起这份皇恩,更对得起街坊们的信任。” 阿木和春生也重重颔首,眼神充满干劲。
稳定内部人心后,林薇薇开始着手应对外部的变化。御赐匾额带来的效应是立竿见影的。州府各级官员、士绅名流、乃至邻近州县的富商,道贺的帖子与请柬如雪片般飞来,门槛几乎被踏破。许多人是真心敬佩,亦不乏攀附结交、甚至寻求合作牟利者。
对此,林薇薇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和得体的分寸。对于官府的正式贺仪,她让石头恭敬接待,登记在册,并备下不失礼数却不过分昂贵的回礼(多是以“百草轩”精品药茶、药糕为主)。对于各类宴请,她则多以“舟车劳顿,需静心调理”或“店铺初安,事务繁忙”为由婉拒,只出席了通判府徐夫人等少数几位于店铺有恩的故交的洗尘宴,席间也只谈风月与养生,绝不涉足官场是非。
她的目标明确:淡化官方色彩,强化民间根基。 “百草轩”的根,在寻常百姓之中。她让石头在店铺门口张贴告示,言明“御赐殊荣,皆赖乡邻往日扶持,今后必当精益求精,以更优品质回馈大家”,并且宣布,店中所有经典产品(如清心忘忧饮、山楂麦芽茶等)价格不变,品质只会提升,绝不加价。同时,推出了一款以御赐匾额为灵感、价格极其亲民的“惠民养生茶包”,内含几味最常见的清热祛湿、健脾开胃的药材,旨在让更多普通百姓也能享受到药膳的益处。
这一举措,赢得了市井百姓的一致好评,迅速将皇恩带来的距离感,转化为了亲切的认同感。店铺生意愈发红火,但秩序井然,并未因名声大噪而变得浮躁。
然而,树大招风,亘古不变。潜在的危机,也开始悄然显现。
这一日,一位身着绸衫、面相精明的中年商人来到店中,自称是江南“永盛堂”的管事,欲与“百草轩”谈一笔“大买卖”。他开门见山,提出愿以重金购买“百草轩”的招牌和部分核心配方,并承诺保留林薇薇等人的职位,由“永盛堂”统一经营,将其打造成遍布江南的连锁药膳号。
条件听起来十分诱人,意味着巨大的财富和快速的扩张。石头和阿木听闻,都有些心动。但林薇薇却毫不犹豫地婉言谢绝了:“多谢贵号厚爱。然‘百草轩’乃晚辈心血所系,陛下亲题‘惠民’,意在扎根乡土,服务一方。晚辈才疏学浅,恐难当连锁经营之大任,还是稳扎稳打为宜。”
那管事见利诱不成,语气便带了几分威胁:“林掌柜,哦不,林安人,您如今名声在外,盯着的人可不少。这生意场上的水,深着呢。单打独斗,终究势单力薄。若能强强联合,岂不美哉?还望安人三思,莫要错失良机啊!” 话语中暗示着若不同意,恐怕会有人使绊子。
林薇薇神色不变,目光平静地看着对方:“多谢提醒。‘百草轩’行事,但求无愧于心,守法经营,诚信待客。至于其他,但凭天道。”
那管事见她软硬不吃,悻悻而去。
此事给林薇薇敲响了警钟。江南的商业势力,果然无孔不入。以往的对手是悦来居、济世堂这类本地势力,如今随着她名声鹊起,将要面对的可能是更庞大、手段也更灵活的跨区域商业集团。单纯的防守恐怕不够,必须让“百草轩”自身变得更加强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