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赐匾额带来的喧嚣渐渐沉淀,“百草轩”并未如外界预料那般急速扩张或张扬行事,反而呈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沉静与内敛。林薇薇深知,盛名之下,根基尤为重要。若内部空虚,再高的楼阁也有倾覆之危。归来的首要任务,便是趁着这股东风,将“百草轩”的根基打得更加深厚牢固。
精研与深耕,成为这一阶段的主旋律。
后院工坊的灯火,常常亮至深夜。林薇薇对春生的教导进入了新的阶段,不再局限于《百草归真》的逐字逐句讲解,而是转向更具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案例教学。她将自己在京城应对皇帝复杂病情的经历,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医案,与春生一同分析讨论。
“春生,你看陛下之症,肾阳虚惫是本,虚阳浮越是标,兼有痰热壅肺。若只温补肾阳,如参附之类,会如何?”林薇薇提问。
春生凝神思索片刻,答道:“若单纯峻补,恐虚火更旺,上焦壅塞加重,犹如火上浇油。”
“不错。那若只清化痰热,如贝母、瓜蒌之类呢?”
“则恐寒凉伤及本就虚弱的阳气,导致阳气衰脱,更添险情。”
“故此症之难,在于如何平衡?”林薇薇引导。
春生眼睛一亮:“在于温阳而不助火,清热而不伤正!需寻那性温却能引火下行之品,如肉桂;或清热却兼有润养之效之品,如麦冬、沙参;更需佐以健脾化痰之药,切断生痰之源,如茯苓、陈皮。”
师徒二人的讨论,常常如此深入而热烈。林薇薇还将太医署那些精妙的方剂(不涉秘方)拿出来与春生一同赏析,分析其君臣佐使的配伍精妙之处,开阔他的眼界。春生天资聪颖,又肯下苦功,进步可谓一日千里。他开始不再满足于简单模仿,而是尝试着根据所学理论,对店里一些经典产品进行微小的优化。比如,他建议在“清心忘忧饮”中,根据季节变化微调菊花与薄荷的比例,夏季薄荷稍增以清热,秋季菊花稍多加枸杞以润燥,使产品更具适应性。
除了理论传授,林薇薇也加大了对药圃的投入。她斥资将店铺后方一块闲置的土地买下,与原有的药圃连成一片,由老陈头和春生共同规划,引入了更多种类的药材进行试种。不仅有常用的茯苓、山药、薄荷等,还尝试栽培一些对环境要求较高的特色药材,如喜阴的七叶一枝花、需特定土壤的丹参等。虽然成功率未必很高,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极好的学习和积累。林薇薇希望通过自建药圃,逐步降低对外部药材供应商的依赖,尤其是在核心药材上,实现一定程度的自给自足,这是长远发展的命脉所在。
然而,内部的平静,难掩外部的暗流。
那位江南“永盛堂”管事的威胁,并非空穴来风。没过多久,麻烦便接踵而至。
先是州府的药材市场上,几种“百草轩”常用的优质药材,如特定产地的杭菊、品质上乘的枸杞等,价格开始出现不正常的波动,货源也变得紧张起来。石头多方打听,反馈回来的消息是,有外地大客商在暗中扫货,控制了渠道。这显然是针对“百草轩”供应链的精准打击。
接着,市面上开始出现包装、名称与“百草轩”产品高度相似,但价格低廉许多的仿冒品。这些仿品用料低劣,效果全无,甚至有人反映使用后出现不适。虽然“百草轩”的老主顾们能分辨真伪,但这些仿品无疑混淆了市场,损害了“百草轩”的声誉,尤其对那些慕名而来的新顾客造成了困扰。
更让人忧心的是人才方面。店里一位刚培养不久、表现不错的年轻伙计,突然提出辞工,理由是想回乡成亲。林薇薇虽觉惋惜,但也未强留。然而,不过数日,便有人看到这伙计出现在悦来居新开的一家“药膳坊”里,担任着类似管事的职位。赤裸裸的挖角!而且目标明确,直指“百草轩”培养的新生力量。
这一连串的事件,让店内的气氛重新变得凝重起来。石头面带忧色地对林薇薇道:“掌柜的,看来对方是铁了心要跟我们过不去了。供应链、市场、人才,三方面都在下手。咱们得想个法子应对才是。”
林薇薇坐在柜台后,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面色平静,眼神却锐利如刀。她早已料到会有这一天,只是没想到对方的动作如此之快、如此之狠。这不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而是系统性的围剿。
“慌什么。”林薇薇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力量,“他们越是如此,越说明我们走的路是对的,让他们感到了威胁。”
她迅速做出了部署:
供应链方面: 她让石头暂时减少对那几种被针对药材的采购,转而寻找替代品或开发新产品。同时,通过通判府秦管事等可靠渠道, discreetly 从更远的、未被对方注意的产区小批量进货,并加快自家药圃的建设,尤其是杭菊、枸杞等品种的培育。
市场方面: 她亲自撰写了一份简洁的“产品真伪鉴别说明”,张贴在店内醒目位置,并让伙计们主动向顾客讲解。同时,推出了一款带有特殊防伪标记(一种极难模仿的草药汁液印记)的“御赐纪念版”茶包,限量发售,进一步凸显正品价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