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管的敲击声与舱外黑影的脚步声交织,像两把钝锤敲在众人心上。林辰盯着幼苗子叶上骤亮的银光,突然攥紧铁棍:“双线防御!阿力跟我开通风口接人,用燃烧瓶守在管口;王经理、小张去舱门加固,用钢索缠死门轴,再堆上柴油桶当路障;小李抱着妞妞躲进储物间,老周守着种植盆 —— 一旦有变故,立刻烧黏液净化液!”
阿力迅速找来撬棍,卡在通风口格栅的缝隙里,林辰顶住撬棍末端发力。“咔嗒” 一声,锈迹斑斑的格栅应声落地,一股混着冰雪与泥土的气息涌进来。通风管里,一个穿着深蓝色抗冻服的身影蜷缩着,背上绑着鼓鼓的帆布包,正是苏雨 —— 她的抗冻服裤腿被黏液灼出大洞,裸露的小腿上缠着渗血的布条,手里还紧紧攥着一根铁棍。
“快进来!” 阿力伸手拽住苏雨的胳膊,刚把人拉进舱内,通风管深处就传来 “沙沙” 的嘶鸣 —— 两只 “探子” 正顺着管壁爬来,银灰色的鳞片在应急灯下泛着冷光。林辰立刻点燃燃烧瓶,扔进通风管,蓝色火焰瞬间吞噬了管口,“探子” 的惨叫在管内回荡,很快便没了声息。
苏雨瘫坐在地上,解开帆布包,倒出里面的物资:10 袋印着 “无菌营养土” 的纸袋、5 斤装的抗冻小麦种子、3 瓶生理盐水,还有一个巴掌大的金属盒 —— 里面装着妞妞妈妈的实验笔记。“种子库被野狼团队炸了一半,我只抢出这些…… 他们在找核心区的‘抗冻核心’,说是能造零下 150 度都能用的发电机。” 她喘着气,指了指金属盒,“笔记里有幼苗的变异数据,抗体能让植物释放抗冻因子,咱们可以用它涂在舱壁上,降低结冰速度。”
接下来的七天,基地进入 “全速稳固期”,林辰的规划被逐一落地,原本岌岌可危的避难舱,渐渐成了冰原上的 “生存堡垒”。
电力:从缺口到盈余
王经理带着苏雨检修太阳能板时,发现了关键改进点 —— 苏雨的实验笔记里提到,用幼苗的银光稀释液擦拭面板,能提升 20% 的光吸收效率。阿力每天清晨顶着 - 88℃的低温,用棉签蘸着稀释液(妞妞唾液 + 融雪水 + 幼苗汁液按 1:10:5 配比)擦拭 12 块面板。到第三天时,太阳能板的总功率从 1188W 提升到 1425W,每天日照 6 小时能储 8550Wh 电能。
柴油发电机也有了新补给 —— 苏雨记得种子库旁的地下油库还藏着 5 桶柴油,阿力和小张趁夜摸过去,避开野狼团队的巡逻哨,扛回 3 桶共 60 升柴油。王经理按 1:5 的比例兑上防冻剂,发电机每天只需要开 2 小时,就能补充 1000Wh,彻底补上电能缺口,甚至能腾出电力给新找的小型加热器供电,让舱内温度从 15℃提升到 18℃。
物资:从短缺到储备
无菌土的问题彻底解决。苏雨带来的 10 袋土,加上阿力从油库旁找到的 8 袋备用土,足够培育 10 株幼苗。老周在舱角隔出 “种植区”,用木板搭建三层架子,每层架上放 3 盏种植灯(调整为 “幼苗模式” 的暖黄光),第一批 3 株幼苗在第五天就长到了 10 厘米高,子叶上的银光能持续净化周围半米内的黏液。
食物储备也有了突破。小李用苏雨带来的小麦种子,在无菌土里培育出 “麦芽苗”—— 七天就能收割,口感清甜,还能补充维生素。老周估算,5 斤小麦种子能循环培育,每天能产出 2 斤麦芽苗,加上之前剩下的压缩饼干和罐头,足够 8 个人(加上苏雨)撑 20 天。生理盐水和药品也通过苏雨的指引,在研究所医疗室的冷藏柜里找到 10 瓶,彻底解决了伤口感染的隐患。
防御:从被动到主动
“无毒区” 的建立是最大的防御突破。老周将幼苗净化后的黏液稀释液(幼苗汁液 + 融雪水按 1:20 配比)装在喷壶里,每天在舱外 5 米范围内喷洒两次。稀释液落在冰面上,形成一层透明的薄膜,“探子” 一踩上去就会被灼伤,嘶鸣着逃离。到第七天时,舱外 10 米内已经看不到 “探子” 的痕迹,只有几只小怪物在远处徘徊,不敢靠近。
舱门和通风口的防御也全面升级。王经理用钢索和厚木板在舱门后搭建 “双层防线”,外层堆上装满融冰剂的铁桶,一旦有怪物撞击,铁桶就会倾倒,融冰剂能瞬间灼伤怪物的鳞片;通风口则加装了带弹簧的格栅,平时紧闭,只有需要通风时才打开,还在管口旁装了小型燃烧器,随时能点燃防御。
人员:从疏离到协作
团队的凝聚力在这一周里彻底成型。小吴的肺部感染痊愈后,主动承担起 “物资登记员” 的工作,用木炭在硬纸板上记录每天的物资消耗和补充,连一粒种子都不放过;阿梅的灼伤结痂后,跟着苏雨学习辨认幼苗的变异情况,能通过子叶的颜色判断是否需要补充抗体;妞妞和妈妈重逢后,不再像之前那样沉默,每天会用小手轻轻抚摸幼苗,说 “要快点长大保护大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