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黄不凡还是未能立即动身北上,长期的阴雨天气,富桥一带出现了比较高发的痢疾。
作为“吞”了富桥街上两个医院的沂溪医院,不得不肩负起协调处理疫情的重任。直到农历六月初七小暑那天,一切才平复下来。
黄不凡喘口气,心里甚至开始埋怨自己:当时要不是贪心吞了富桥区医院,这一回也用不着自己坐镇了。
算了算时间,离遵州那场毁天灭地的大地震不到一个月时间了。
这样的巨大灾难面前,如果自己不做点什么,咋对得起再世为人呢?
休整了两天,黄不凡就准备出发了,出发前对蒋小珍说:
“小珍,这次去杨大哥那里,可能时间有点长,不管发生什么,你都不要担心,我都不会有事的。”
蒋小珍大惊:“不凡,难道你这次去还会有什么危险吗?那就不去吧,等明年再去也不迟。”
黄不凡安慰妻子:“要是真有危险,我还不知道不去?就算要去也会瞒着你啊,现在和你说,就是怕万一发生什么,免得你着急嘛……”
结婚多年,蒋小珍对丈夫已经相当了解了,知道他不是个莽撞的人,但还是不无忧虑地提醒:
“那你也要尽量快去快回,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但医院不能这么当撒手掌柜吧?”
黄不凡搂了搂妻子一把:“医院的事,黄德志他们会处理好的,这么些年了,你瞧我真正老老实实坐在医院的时间有多少?”
开着车到了潭州,把车停在雷阿姨家,还不忘交代罗美云:
“大嫂,我这次去杨大哥那里有点事,你有什么要我捎过去的吗?我去的时间有点长,这期间万一有什么大事,你也不要着急,安心静等杨大哥的消息就行。”
罗美云已经习惯了夫妻两地分居的日子,听了也还是免不了要交代几句:
“他在部队里,不需要我担心吧,至于捎点什么的,家里也没有什么好带的,就带个家里都好的口信算了。”
杨光明早就和田司令交代好了,黄不凡到了之后,雷阿姨打了个电话,下午就给他送来了从潭州直接去津城的卧铺票。
上了火车,这是黄不凡这辈子第一次北上,
和上回去椹川不同,潭州火车站正在热火朝天的改建中,貌似规模不是一般的大,已经颇能看出几分后世大潭州站的风貌了。
上回南下途中,在黎洲小站还闹出了个风波,还记得当时那个家伙叫李国新。
这次北上的途中,倒是非常顺利,第三天上午抵达了津城火车站。
作为北方紧挨着京城的大城市,这个时候的津城,还不是潭州能够比得上的。
就连黄不凡这样“见过世面”的人,下了车也左看右看了好一阵。
接车的依旧是杨光明的警卫员小李,他这一回低调了许多,没有把车开进火车站,而是守在出站口,眼睛都不眨一下地盯着。
看到黄不凡出来,小李老远就在摇手,赶紧跑过去接过黄不凡扛着提着的三个纤维袋子:“黄院长,好久不见,司令在家里等你……”
津城是个大城市,从火车站到津城舰队的驻地走了一个小时,这才到了杨光明的宿舍。
一进门,杨光明这个大司令竟然系着围裙开门迎接:“不凡老弟,我这可是最高规格迎接你了哦,亲自下厨……”
虽然杨光明手上还沾着一些面粉,两人还是拥抱了一下。饭菜都已经做好了,稍微休息就直接开吃。
吃过饭,顾不上黄不凡一路劳累,杨光明就很好奇地问道:
“不凡老弟,你这是主动要来看我的,你和我说实话,是不是有什么事?”
自从海上大战之后,杨光明这样的高级将领,心里对黄不凡也挺佩服的,总觉得他有战略的眼光,他的意见很值得参考。
黄不凡也顾不上劳累:“杨大哥,总司令刚刚去世,难道你们部队的风声不严么?”
说到这样的大事,杨光明也不敢贸然说话,毕竟很多涉及机密的事,可不能用来随便聊天。
黄不凡摆摆手:“我不需要你说,只是提醒一下你,厉兵秣马备战肯定是必须的,但也不能忘了民生方面啊。”
杨光明大惊:“你是说……”
他是个军人,黄不凡虽然没有明说,却还是下意识地认为他说的是内乱。
黄不凡白了杨光明一眼:“我可没有说那个啊,只是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反复研读《黄帝内经》。
结合今年的五运六气,大致推测出一些不好的事。目前已经有两件大事验证了,但这肯定还不是结束。”
杨光明突然觉得心里有点发慌,反正又没有外人,拉着黄不凡问了起来:
“那你快说,接下来还会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提高警惕?”
黄不凡心里那个急啊,只恨不能明摆着说点啥。脑子里飞速转了一阵,最后还是不得不透露点口风:
“杨大哥,我也不知道准不准,反正最近听到一些谣言,说北方可能出现地震,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