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毛书记家,来到医学院和高俊人聊了一阵。
高俊人也知道了沂溪医院搞免费医疗的事,他也很感兴趣,拉着黄不凡问了很多问题。
虽然如今已经成了潭州人,但高俊人心里还是挺记挂富桥的父老乡亲。
如今在黄不凡的推动下,竟然享受到免费的医疗,的确是件大喜事。
赞赏的同时,高俊人也不忘提醒黄不凡:
“不凡,虽然是造福子孙的好事,但我还是有点担忧,沂溪医院能不能负担起这么大的负担?”
黄不凡无所谓地安慰他,也说出了自己最终的设想:
如今的医疗是以沂溪医院托底,换句话说,也只负担到沂溪医院这个层面。再去上一级医院,免费医疗是不负责报销的。
换句话说,即使病人是去华安县医院,理论上,沂溪医院也无需承担任何费用。
而沂溪医院之下的层面,目前的富桥沂溪两个公社,只有沂溪医院一家,费用的控制也不是太难。
毕竟,现阶段病人的住院费用,药物的价格都不是太高,更多是医生以及检查的开支。
这一部分,就算没有这些免费医疗的病人,照样也是需要的,顶多就是让大家辛苦点多干活而已。
更何况,沂溪医院一开始就是以中医为核心基础,除去少量的确实需要手术之类的病,中医药的支出也并不那么大。
高俊人如今也是两头跑,既要在医学院当老师讲课带学生,又要在附属医院当医生看病,时间上安排得非常紧促,他却乐在其中。
师徒俩聊了一阵,叫上高小鹰就准备回家。临走前,高俊人却叮嘱了高小鹰几句:
“你现在也是有妻小的人,平时做什么事都要稳重点,遇到事情多和黄大哥商量。”
其实这完全是多余,这么多年来,高小鹰对黄不凡已经绝对信任。高俊人之所以还要说,完全就是天下父母心而已。
一路上,黄不凡和高小鹰还在为富溪电子厂的发展讨论,既有的收录机生产线逐步淘汰,全力发展电视机的生产。
同时还要督促好显像管车间的进展,争取在今年底生产出自己的管子,之后还要继续搞彩色电视。
尤其说到通信研究室的事,回去后要立即着手安排。
人员的方面,暂时有陈教授和她带来的人,富溪电子只需要派一些支援性质的人手即可。
但所需的仪器设备,只要陈教授列出了清单,就要马上去采购。反正手里也不缺钱,估计压力也不是太大。
不知不觉到了香草溪,突然看到有个巨大的厂房正在建设。
黄不凡不是特别肯定,高小鹰解释,那是富华厂的摩托车分厂,厂房已经基本建成,正准备安装机器设备了。
黄不凡突然想到,富华厂的自行车已经打出了牌子,摩托车马上就要生产出来,据朱总工说,汽车行业也在着手尝试。
能不能把这个巨无霸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于是便对高小鹰说:“有机会多和富华厂交流,胡厂长和朱总工还是很好说话的。
我们电子厂未来肯定要压过他们一头,但现在,能从他们那里揩点油也是好事。”
高小鹰一点也不会怀疑黄不凡的话。但还是有点不确定:“大哥,富华厂如今可不得了哦,我们将来真的能压过他?”
黄不凡继续给他鼓气:“二混子,要对自己有信心。
我们的产品是什么?电视机,电话,这些东西可是家家户户都用得上的。
将来,我们还要做更多别人不得不买的东西,你小子就等着当首富吧……”
高小鹰摸了摸头,对“首富”这个概念,他暂时还没有概念。但在如今的富桥沂溪一带,他要是说没钱,还有谁敢说自己富有?
放下高小鹰,黄不凡又去了香草溪里面,想要探探胡厂长和朱总工的口风。
大家都是老熟人了,黄不凡的到来,富华厂也司空见惯,朱总工热情地介绍了摩托车分厂的进展。
胡厂长也表示感谢:“黄院长,多谢你帮我们指路,要不然,我们大概率还是在围着自行车在转。”
黄不凡谦虚了几句,随口提出了一个问题:
“胡厂,朱总,富华厂和富溪电子都在香草溪,大家都是好邻居,今后一定要互相支持,一起发展啊。”
这个提议没有任何的犹豫,两人都几乎是第一时间点头同意。
黄不凡笑着说:“富溪电子准备和潭州的电信研究院合作,搞一个通信研究室,近阶段大部分精力都要放在这个方面。
所以,显像管车间有点顾不上,富华厂能不能参与进来?我敢保证,这绝对是一个大赚特赚的好事。”
胡厂长和朱总工对视了一眼:“黄院长,我们可听说,那可是富溪厂的香饽饽哦,你舍得拿出来分享?”
以胡厂长和朱总工的嗅觉,对电视行业的发展太有信心,于是才不大相信黄不凡愿意邀请别人参加。
两人的猜测完全正确。实际上,如果不是现在想做的事太多,富溪厂确实力所不逮,黄不凡肯定不愿意这么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