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九的慈宁宫,晨光刚透过窗纱洒进暖阁,轩辕昭便带着一身寒气走了进来。太后正坐在窗边翻看佛经,见他前来,有些意外地放下书卷:“陛下今日怎么有空过来?往年这个时候,你不是在养心殿批阅新年的奏折吗?”
“儿子想跟母后说说话。” 轩辕昭在太后对面的锦凳上坐下,宫女连忙奉上热茶,他却没急着喝,目光落在太后鬓边的珍珠簪上,语气比往常更显郑重,“昨日薇薇从母后这里回去后,跟儿子说了你们谈话的内容 —— 关于子嗣,还有立后的事。”
太后握着佛珠的手顿了一下,眼底闪过一丝了然,却还是故作平静地说:“哀家只是跟薇薇闲聊,提了提皇家子嗣的重要性,没别的意思。” 她知道,皇帝今日前来,定是为了林薇薇,也为了 “立后” 的事 —— 自上月皇帝透露出想法后,她虽未明确反对,却总在顾虑 “家世” 二字,如今皇帝主动提及,怕是要给她一个明确的态度了。
轩辕昭端起茶杯,却没喝,只是轻轻摩挲着杯壁,语气带着几分坚定:“母后的意思,儿子明白。您是担心薇薇家世不够显赫,立她为后会让朝臣不满,也怕她没有子嗣难以服众。可儿子想跟母后说,立后看的不是家世,是品性,是与儿子的心意相通 —— 薇薇入宫一年多,从未参与过宫斗,还多次用智慧帮儿子稳定朝局,她的品性,比那些出身勋贵却心思歹毒的女子好百倍;至于子嗣,儿子相信只要我们好好调理,总会有好消息,不能因暂时没有子嗣,就否定她所有的好。”
“陛下,” 太后眉头微微皱起,语气带着几分担忧,“哀家不是否定薇薇,只是立后关乎国本!前朝那些保守派老臣,最看重‘家世门第’,若是你执意立薇薇为后,他们定会联名上书反对,到时候朝堂动荡,对你、对薇薇都不是好事啊!” 她说着,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佛珠,心里满是顾虑 —— 她并非不喜欢林薇薇,只是身为太后,不得不考虑朝堂的稳定,考虑皇家的颜面。
轩辕昭看着太后担忧的神色,语气却没有丝毫松动,反而多了几分恳切:“母后,儿子知道您是为了朝堂好,可儿子是皇帝,立后是儿子的家事,也是皇家的事,不能全听朝臣的。那些老臣看重家世,可他们忘了,先皇当年立母后为后,母后的家世也并非顶级勋贵,靠的不也是品性与真心吗?薇薇跟母后一样,有一颗对皇家、对儿子的真心,这样的人,才配做儿子的皇后,才配母仪天下。”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朝臣的反对,儿子自有办法应对。去年薇薇提议提拔寒门官员,如今朝堂上已有不少支持儿子的新势力,那些保守派老臣的话语权早已不如从前;再说,薇薇父亲虽是吏部侍郎,却清正廉洁,在朝臣中口碑极好,只要儿子再做些铺垫,定能让朝臣们认可薇薇。”
太后看着轩辕昭眼底的坚定,心里渐渐软了下来。她想起自己刚入宫时,也因家世不够显赫而被朝臣议论,是先皇力排众议才立她为后;如今儿子对林薇薇的心意,像极了当年先皇对她的维护 —— 这份心意,比任何家世都更珍贵,也比任何权势都更能稳固后宫与朝堂。
她轻轻叹了口气,握着佛珠的手渐渐放松,语气带着几分妥协:“罢了,哀家知道,你认定了薇薇,就算哀家再反对,你也不会改变主意。哀家活了这么大年纪,最清楚‘心意相通’有多难得 —— 你父皇当年对哀家如此,如今你对薇薇也是如此,哀家若是再阻拦,倒显得不近人情了。”
轩辕昭听到这话,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语气带着几分惊喜:“母后您同意了?”
“哀家没说同意,只是不再反对。” 太后笑着摇头,眼神却比之前温和了许多,“立后的事,你看着办就好,只是有一点,你要答应哀家 —— 一定要好好待薇薇,不能让她受委屈,也不能让朝臣们欺负她。” 她的心声清晰传来:“罢了,陛下开心就好。薇薇这孩子品性好,又得陛下真心喜欢,只要她能好好辅佐陛下,好好打理后宫,家世又有什么要紧的?再说,陛下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主见,哀家也该放手了。”
“儿子答应母后!” 轩辕昭连忙点头,语气带着几分郑重,“儿子定会好好待薇薇,不让她受半点委屈,也会护着她,不让朝臣们欺负她。” 他知道,太后不再反对,意味着 “立后” 路上最大的障碍已经扫清 —— 接下来,只要做好朝臣的工作,再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就能正式册封林薇薇为后,给她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
暖阁内的气氛渐渐轻松起来,太后让宫女端来刚做好的杏仁酪,笑着说:“尝尝这个,是哀家让御膳房给你做的,你小时候最爱吃。” 轩辕昭拿起勺子,尝了一口,熟悉的甜味在口中散开,让他想起了小时候依偎在太后身边的日子 —— 许久没有这样跟太后心平气和地聊天了,也许久没有感受到这样的温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