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的末尾,王铁柱的签名力透纸背,带着殷切的期盼和沉甸甸的信任。
李玄策放下信纸,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胸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有为老同学遭遇阻力的愤懑,更有为他运用智慧、巧妙破局的欣慰和自豪。那份“世异则事异”的智慧,他曾在书房里与王铁柱探讨过,如今真的被这位扎根基层的老同学活学活用,成了打开僵局的钥匙!
他小心翼翼地拆开那个包裹严实的防震气泡膜。里面是一个小小的硬质塑料样品盒。打开盒盖,几片约莫火柴盒大小、泛着冰冷金属幽光的特种合金刀片,静静地躺在黑色绒布衬垫上。刀片形状各异,有的薄如蝉翼,边缘锋利;有的厚重沉稳,带着复杂的几何刃口。它们没有华丽的装饰,只有最纯粹的工业力量感。李玄策拿起其中一片,入手冰凉沉重,指尖能感受到金属致密的质感。在窗外透进来的阳光下,刀片表面呈现出一种极其细腻、近乎完美的晶粒结构,光洁如镜,边缘处更是闪烁着一种锐利到刺目的寒芒。他虽然不是材料专家,但多年在重大装备领域的经验让他一眼就看出,这绝非寻常之物!这冰冷坚硬的金属里,凝结着王铁柱和工友们的心血,更承载着国家高端制造突破瓶颈的希望!
他凝视着手中的刀片,又看了看桌上那封沾着油渍的信,眼神变得无比凝重。改革进入深水区,每一步都牵涉利益调整,都伴随着守旧思想的阻力。王铁柱在基层的艰难,正是国家转型升级阵痛的一个缩影。
没有犹豫,李玄策坐回书桌前,铺开一张素雅的宣纸信笺。他提起一支小狼毫,蘸饱了浓墨,略一沉吟,笔走龙蛇:
「铁柱吾兄:来信收悉,如闻兄声,慷慨激昂,掷地有声!兄于困局之中,以古之智勇,破守旧之藩篱,以实绩服众,弟深感钦佩!《韩非子》‘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兄解其精髓,活用于斯,实为楷模!样品已见,寒光凛冽,结构精妙,实乃国之重器所需!兄之赤诚,拳拳报国之心,跃然纸上,弟心潮澎湃!」
他的笔迹沉稳有力,带着对老同学的赞赏与理解。
「然,破冰非一日之功,革新乃众志之业。兄所遇地方之掣肘,弟感同身受。《诗经》有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我华夏五千年,生生不息,正在于能应时势而鼎革!兄之新工艺,非为一厂一地之利,实乃国家高端制造突破瓶颈之关键!弟不才,当竭尽所能,为兄扫清障碍!」
写到这里,李玄策眼神锐利,笔锋更显刚劲。他随即拿起红色保密电话,拨通了主管工业和科技发展的相关部委领导专线,声音沉稳而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陈部长,我是李玄策。哈市第一精密刀具厂王铁柱同志的一项‘梯度复合淬火’新工艺,在重大装备核心部件加工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样品性能卓越……但推广中遇到地方保护和技术保守势力的阻力……此工艺关乎国家重大专项的进度和质量,意义重大!请务必协调相关部门,成立专项推进小组,破除壁垒,给予全力支持!相关报告和样品,我即刻派人专送过去!”
放下电话,李玄策继续提笔:
「弟已着手协调,兄且宽心。望兄保重身体,砥砺前行!吾等老同学,虽天各一方,位有不同,然报国之心,拳拳如一。他日功成,当与兄痛饮三杯,共话当年!」
落款:玄策 于京 乙未年深秋。
墨迹未干,宣纸上字字千钧,既有同窗情谊,更有国家重托。
就在此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一条缝,一个小脑袋探了进来。是李天枢。他放学早,被保姆接了过来。小家伙一眼就看到了父亲书桌上那片在阳光下闪烁着奇异寒光的刀片样品,大眼睛里充满了好奇。
“爸爸,这是什么呀?好亮的小星星!”他跑进来,踮着脚尖想看。
李玄策放下笔,脸上的凝重瞬间化为慈爱,他将那片最精致的刀片小心地放在儿子掌心:“这不是小星星,天枢。这是王铁柱伯伯和很多工人叔叔,用智慧和汗水,为国家造出来的‘钥匙’,一把能打开未来大门的‘钥匙’。很锋利,小心拿,看看它的光。”
李天枢小心翼翼地捧着那片冰冷的金属,对着阳光转动。刀片边缘折射出七彩的锐利光芒,映在他纯净的眼眸里,仿佛真的藏着星辰大海的秘密。他似懂非懂,却用力地点点头:“嗯!王伯伯真厉害!这把‘钥匙’,一定能把大门打开得大大的!”
李玄策看着儿子专注的侧脸,又看看桌上那封来自塞北的信和未干的墨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冰冷的刀锋,这厚重的信笺,这稚嫩的童言,交织在一起,仿佛是这个古老民族在艰难转型中,那份不屈的智慧、坚韧的担当与不灭的希望。窗外的阳光,似乎也变得更加明亮起来。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www.2yq.org)金兰厌胜劫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