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初冬的雨丝带着大西洋的湿冷气息,缠绵而细密,敲打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主会场巨大的玻璃幕墙。会场内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空气里混合着各国语言、咖啡因的焦香和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博弈压力。谈判,进入了最胶着、最艰难的深水区。
在远离主会场喧嚣的一间小型会议室内,气氛更是凝重得如同铅块。这里是中国代表团的后方指挥室。墙壁上巨大的电子屏幕被分割成数个画面:主会场各国代表激烈辩论的实时影像、关键议题条款的滚动文本、以及国内智囊团远程支持中心的连线界面。空气中弥漫着熬夜的疲惫和高度紧张带来的焦灼感,桌上散落着空咖啡杯、吃了一半的三明治和密密麻麻写满笔记的文件。
代表团团长郑明大使紧锁着眉头,盯着屏幕上一条关于“损失与损害”(Loss and Damage)机制的最新修订案文,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达国家设置的门槛极高,附加条件苛刻,几乎将发展中国家寻求气候灾害补偿的路径完全堵死。而发展中国家内部诉求也不尽一致,小岛屿国家联盟的代表在镜头前激动陈词,声音几近哽咽。屏幕一角显示着国内智囊团发来的最新风险评估摘要,那刺眼的红色曲线——由李天枢预警引发、李长庚团队最终确认的冰川加速消融数据——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提醒着海平面上升和极端气候的迫近威胁。
“郑大使,欧盟代表刚刚在非正式磋商中再次施压,要求我们在减排透明度审查机制上做出更大让步,作为他们在‘损失与损害’议题上‘考虑’的交换条件。”一位年轻的外交官快步走进来,声音带着压抑的愤怒,“这简直是趁火打劫!而且他们对我们基于最新冰川数据提出的‘损失与损害’紧迫性论证,避而不谈,刻意淡化!”
郑明重重叹了口气,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连续多日的高强度谈判和斡旋,已让他身心俱疲。他看向屏幕上的国内连线窗口:“李部长,情况比预想的更糟。对方在核心议题上寸步不让,还试图在其他领域‘围魏救赵’。我们基于新数据的科学论证,似乎……被刻意忽视了。压力很大。”他的声音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和无力感。
此刻,万里之外的京城,夜幕已然降临。国家安全战略智囊团远程支持中心的指挥室内,灯火通明,气氛同样肃穆。巨大的弧形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巴黎指挥室的画面以及相关的数据和文件。李玄策端坐在主位,一身深色便装,身姿挺拔如松。他面前是多块分屏显示器,分别显示着谈判文本、实时舆情、关键国家代表背景分析以及李长庚团队提供的核心数据支撑库。他身后,智囊团的核心成员们屏息凝神,随时准备提供支持。
屏幕里郑明的疲惫和会场的胶着,清晰地传递过来。李玄策的目光沉静如水,深邃的眼眸仿佛能穿透屏幕,直视巴黎谈判桌上的风云诡谲。他没有立刻回复郑明,而是微微侧首,看向坐在侧后方、正专注操作着面前高性能工作站的李长庚。
“长庚教授,”李玄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指挥室的寂静,“请将‘格陵兰东北冰裂走廊’过去十年消融速率对比图,以及关联的海平面上升对全球主要三角洲及小岛屿国家影响模拟推演图,特别是标注出未来十年风险最高的‘临界点区域’,重点标红,同步推送至巴黎指挥室大屏幕。同时,将我方最新自主减排目标实现路径及核查方案中,关于卫星遥感与地面监测协同验证的部分,做高亮处理。”
“明白。”李长庚的声音沉稳有力,花白的头发下眼神专注如鹰。他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布满岁月痕迹的脸上带着科学家的严谨与一丝不易察觉的使命感。很快,一系列更加直观、更具冲击力的可视化动态图表和模拟动画,开始同步出现在巴黎指挥室的大屏幕上。那代表冰川加速消融的红色区域如同燃烧的火焰,那模拟海平面上升淹没的沿海城市和岛屿画面触目惊心,而中国在减排路径上的清晰规划和先进核查技术也一目了然。
李玄策这才转向屏幕中的郑明,他的声音通过加密专线,清晰、沉稳、带着一种定海神针般的力量,在巴黎那间压抑的指挥室里响起:
“郑大使,辛苦了。压力,是谈判桌上的常态。越是此刻,越需冷静。记住我们的核心策略:‘求同存异,以我为主’。”
他略微停顿,目光扫过屏幕上那些被刻意淡化却至关重要的红色数据,继续道:
“其一,对于‘损失与损害’议题,我们基于最新、最坚实科学依据的立场,绝不动摇!这不是讨价还价的筹码,而是关乎亿万民众生存权的底线!要将长庚教授刚刚推送的、那些无法辩驳的数据和模拟结果,作为我们发言的核心支撑!重点阐述其对最不发达国家和脆弱地区的‘生存性威胁’!在表述上,要突出‘气候正义’和‘人类共同未来’,占据道德和科学制高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