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御驾南巡,一路浩浩荡荡,江南的软风暖雨似乎也暂时吹散了紫禁城的紧张氛围。
然而,权力的博弈从未因地域变换而停歇。
行至山东境内,忽有八百里加急军报传来——漠北蒙古一部首领上书,恳请与大清和亲,永结盟好,并带来了丰厚的聘礼。
此事关乎边境安宁,皇帝自然重视,当即召集随行王公大臣及后宫位份较高的妃嫔商议。
蒙古苦寒,远非京城可比,且和亲公主一旦远嫁,此生几乎再无归期。
因此,这和亲人选便成了重中之重。皇帝膝下适龄的公主寥寥无几,目光自然落在了两位身份最尊贵的女性所出的女儿身上——一是皇后富察氏所出的固伦和敬公主,二是太后钮祜禄氏所出的固伦恒缇公主。
皇后本就病体未愈,听闻此事,更是心急如焚,她的和敬公主是她心尖上的肉,岂能舍得远嫁漠北?
她强撑着病体,在皇帝面前陈情,言语间不免强调长幼有序,暗示太后之女或更需为朝廷分忧。
随行的嘉嫔金玉妍、纯嫔苏绿筠等,或事不关己,或暗自揣测圣意,不敢轻易发言。
就在这时,庆贵人,在一片沉默中缓缓开口了。她声音平和,姿态恭谨,却字字句句都敲在关键处:“皇上,皇后娘娘爱女之心,臣妾等感同身受。和敬公主金尊玉贵,确是皇上的掌上明珠。只是……”
她话锋微转,语气带着为国分忧的恳切:“此次蒙古求亲,其首领地位尊崇,势力颇大,若以中宫嫡出公主下嫁,固然能显我大清诚意,但或许也会让对方觉得我们过于重视,反而滋生骄矜之心。且皇后娘娘凤体违和,若再经历与爱女分离之痛,臣妾实在担忧娘娘玉体。”
她先是体谅了皇后,继而话里有话地暗示嫁嫡公主可能“过度”,又恰到好处地关怀了皇后身体,显得无比识大体。
接着,她继续说道:“太后娘娘深明大义,多年来为皇上、为大清呕心沥血。恒缇公主承欢太后膝下,性情温婉敦厚,若由她代表大清出嫁,既显皇上对蒙古的重视,又不失天家气度,更能让太后娘娘知晓皇上虽远行,仍时刻铭记母亲为江山社稷的付出。想必太后娘娘为了大清安宁,也定会欣然应允。”
这一番话,简直说到了皇帝的心坎里!他既舍不得皇后病中再受打击,又觉得庆贵人分析得很有道理——嫁太后之女,既全了体面,又不会过度抬高对方,还能向太后表达“敬意”(实则避免了嫁自己嫡女的为难)。
而且潜意识里,他对太后的掌控欲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抵触,此举隐隐有种“母后也该为儿子江山出力”的快意。
没有太后在场施压,皇后又病弱言拙,皇帝几乎没多做犹豫,便采纳了庆贵人的“建议”,下旨将太后所出的固伦恒缇公主指婚蒙古,一切礼仪由随行内务官员即刻筹备,旨意迅速发回京城并通告蒙古使臣。
---------------------------------------
消息传回紫禁城时,一切早已尘埃落定。
慈宁宫内,太后正喝着苦涩的药汁,听到这个消息,手中的药碗“啪”地一声摔得粉碎!她脸色铁青,胸口剧烈起伏,几乎喘不上气来。
“好……好一个陆沐萍!好一个皇帝!好一个皇后”她咬牙切齿,眼中迸发出骇人的寒光。
她岂会看不穿陆沭萍那点心思?分明是借机讨好皇后,又拿她的女儿去填火坑,还在皇帝面前卖了好!
更让她痛心的是皇帝!竟如此轻易地就将她的女儿推了出去!
丝毫不顾及她这个母亲刚刚历经大病,身心俱疲!上次与女儿分别还是先帝朝时,她忍痛将大女儿送去抚蒙。
这次二女儿远嫁漠北,比上一次更加苦寒,几乎再无相见之日,自己更愿意让大女儿去漠北!
巨大的愤怒和撕心裂肺的痛苦淹没了太后。
她恨陆氏的算计,恨皇帝的薄情,也恨自己的无能(竟连自己的女儿都护不住)!
然而圣旨已下,通告中外,再无转圜余地。
她贵为太后,也不能公然违抗皇帝已发的旨意,打皇家的脸面。
她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强撑着病体,为女儿准备嫁妆,心中那根名为仇恨的毒刺,却愈发尖锐深重——对陆氏,对皇后,甚至对那远在南巡、对她少了忌惮的皇帝!
---------------------------------------
喜欢综影视:女配逆袭记请大家收藏:(www.2yq.org)综影视:女配逆袭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