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风已经带了些凉意,耿爸下班回家时,天刚擦黑,楼道里的声控灯被他的脚步声唤醒,昏黄的光落在他手里拎着的塑料袋上——里面是耿耿念叨了两天的酱肘子。
推开门,玄关处摆着耿耿的帆布鞋,鞋尖沾了点泥土,显然是刚放学回来没多久。耿爸换鞋的功夫,就听见厨房传来叮叮当当的响动,他扬着嗓子喊:“耿耿,爸给你买了酱肘子,今晚不用热剩菜了!”
厨房里的声音顿了顿,耿耿探出头来,额前的碎发沾着点薄汗,脸上带着点不自然的笑:“爸,你回来啦!我饭都快饿死了。”
耿爸没多想,走过去凑到灶台,很快锅里炖好了番茄牛腩,香气扑鼻,旁边的盘子里还摆着清炒时蔬和一个煎蛋,分量看着比平时多了不少。
耿耿迫不及待拿起筷子夹了块牛腩,嚼了嚼,赞道:“咱爸手艺越来越好了,就是这菜量不太够?”
耿耿的耳朵尖瞬间红了,毕竟耿爸做的饭菜量已经很大了。她伸手把盘子往旁边挪了挪,含糊道:“最近学习累,容易饿,多做点,我明天带学校当午饭。”
“哦,也是。”耿爸点点头,没再追问。初三的孩子确实辛苦,他每天早出晚归,除了关心耿耿的成绩有没有进步,倒真没怎么留意过她的饮食细节。
接下来的几天,耿爸特意留了心,发现耿耿每天早上装饭盒时,总会多装满满一大盒,有时候是米饭多盛半碗,有时候是菜特意分出来大半,甚至有一次,他看见耿耿把他早上煎的两个荷包蛋,全装进了另一个蓝色的饭盒里——那饭盒不是家里常用的款式,颜色很素,边角还磨出了点白痕。
这事儿不对劲。
耿爸心里犯了嘀咕,他不是抠门的人,可耿耿这遮遮掩掩的样子,总让他觉得有事儿瞒着自己。直到周五那天,他提前下班,想着去学校接耿耿放学,顺便看看这“多出来的饭”到底是给谁带的。
十三中的校门口挤满了接孩子的家长,电动车、自行车排成了长队,耿爸找了个显眼的位置站着,眼睛盯着校门口的方向。没过多久,放学铃响了,穿着蓝白校服的学生们涌了出来,耿爸很快就看见了耿耿,她背着沉甸甸的书包,手里拎着两个饭盒,正朝着校门口的一棵老槐树下走去。
老槐树下站着个男生,身形比同龄孩子高些,穿着和耿耿一样的校服,头发剪得很短,露出饱满的额头,手里拿着一本数学练习册,正低头看着。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落在他身上,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明明是热闹的校门口,他却透着股淡淡的疏离感,周围的喧闹好像都跟他没关系。
耿爸看见耿耿走到男生身边,把那个蓝色的饭盒递了过去,男生抬起头,说了句什么,声音不大,耿爸没听清,只看见耿耿笑着摆了摆手,然后两人就并肩坐在了槐树下的石凳上,男生把练习册摊开,手指着上面的一道题,耿耿凑过去,听得很认真,时不时还会皱着眉问两句,男生耐心地给她讲解,语气平和,没有一点不耐烦。
耿爸站在不远处,心里的疑惑渐渐解开了——原来耿耿是给这个男生带饭,还在一起补课。他忽然想起,这一年来,耿耿的成绩确实进步得飞快,以前数学总在及格线边缘徘徊,上次月考居然考了八十多分,当时他还夸耿耿开窍了,现在看来,原来是有人在帮她。
他没上前打扰,而是在旁边的小卖部买了瓶水,等了大概二十分钟,看见耿耿和那个男生站起身,男生把练习册放进书包,又把空了的蓝色饭盒递给耿耿,两人说了声再见,才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走。
后来,耿爸又找机会问了耿耿的班主任,才知道那个男生叫李致远,是班里的第一名,每次考试都稳居年级榜首,只是身世不太好,是个孤儿,福利院长大,平时在学校里话很少,性格也比较内向,没什么朋友。
班主任还说,李致远不仅自己学习好,还经常帮耿耿这一年进步快,多亏了他。耿爸听了,心里又感动又有点心疼,这么好的孩子,怎么就是一个孤儿,难怪耿耿会想着给他带饭。
周一傍晚,耿爸特意在老槐树下等李致远。放学铃响后,李致远像往常一样走过来,手里还拿着那本数学练习册,看见站在槐树下的耿爸,他愣了一下,停下脚步,眼神里带着点警惕,又有点疑惑。
“你是李致远吧?”耿爸率先开口,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尽量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严肃,“我是耿耿的爸爸,你叫我耿叔就行。”
李致远点了点头,声音很轻:“耿叔好。”
“听说这半年,你一直在帮耿耿补课?”耿爸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真是太谢谢你了,你看她以前数学那么差,现在怎么都算的上优秀,都是你的功劳。”
李致远摇了摇头:“没什么,她挺努力的。”
“努力归努力,没人帮衬也不行啊。”耿爸笑着说,“耿耿这孩子,没跟我商量就给你带饭,你别嫌弃,要是不够吃,跟耿叔说,耿叔给你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