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末的风裹着夏末最后一点燥热,吹得老城区巷口的梧桐叶沙沙响,耿爸捏着两张印着“振华中学”字样的录取通知书,指节都因为用力而泛白,脸上的笑却像晒透了的向日葵,怎么也藏不住。
“好!好啊!”耿爸把通知书往桌上一扣,声音都比平时亮了两个调,目光在李致远和耿耿身上转来转去,最后落在李致远肩头,重重拍了两下,“致远,你这小子,没白让你干爸操心!还有耿耿,咱父女俩这运气,你居然都挤进出振华了,以后在学校,你可得多跟致远学着点,别总毛手毛脚的。”
耿耿抱着刚冰好的西瓜,咬了一大口,甜汁顺着嘴角往下淌,含糊不清地应着:“知道啦爸,致远哥可比我厉害多了,中考第一!”
李致远靠在椅背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桌角,听着父女俩的夸赞,耳尖悄悄红了点,却只是扯了扯嘴角,说了句“运气好”。
“运气好也得有实力撑着!”耿爸不认同地摆手,突然一拍大腿,像是想起了什么大事,“走!今天咱不做饭了,去街口那家‘老东北菜馆’,点上你俩爱吃的锅包肉、地三鲜,再整个炖排骨,好好庆祝庆祝!”
这话一出,耿耿立刻眼睛亮了,拉着李致远的胳膊晃了晃:“太好了爸!我好久没吃那家的锅包肉了,外酥里嫩,酸甜刚好!”
李致远也没反对,跟着耿爸父女俩出了门。老东北菜馆离巷口不远,步行十分钟就到,正是饭点,店里坐满了人,热气裹着菜香扑面而来,格外热闹。耿爸熟门熟路地找了个靠窗的桌子,拿起菜单就点单,生怕慢了委屈了两个孩子,锅包肉、地三鲜、红烧排骨、拔丝地瓜,一口气点了满满一桌子菜,还特意给两人点了冰镇汽水。
菜很快上齐,金黄酥脆的锅包肉刚端上桌,就飘来一阵酸甜香,耿耿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块,烫得直哈气,却还是舍不得吐出来。李致远也没客气,夹了块排骨,炖得软烂脱骨,满是肉香,他低头吃着,耳边是耿爸不停的叮嘱,说开学后要好好学,振华高手多,别掉队,又说有啥困难就跟他说,别自己扛着。
吃到一半,耿爸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两个红包,红封面上印着“金榜题名”的字样,递到李致远和耿耿面前:“拿着!这是耿叔给你们的开学红包,每人一千,买点学习用品,或者想吃点啥喝点啥,自己安排!”
“爸,这么多啊?”耿耿惊讶地瞪大了眼睛,下意识想推辞,“不用这么多,我有零花钱呢!”
“傻闺女,这是奖励你考上振华的,必须拿着!”耿爸把红包往她手里一塞,又转向李致远,“致远,你也拿着,别跟爸客气,这钱你拿着,想吃点啥就买,别委屈自己。”
李致远看着手里沉甸甸的红包,指尖传来纸张的厚度,心里暖烘烘的,他没多说什么,只是认真地说了句:“谢谢爸。”
一顿饭吃得热热闹闹,直到下午两点多,三人才慢悠悠地往回走。耿耿拿着红包,琢磨着要去买新的笔记本和钢笔,跟李致远说了声,就拉着耿爸往文具店去了。
李致远跟父女俩分了手,手里攥着红包,脚步却没往家的方向走,反而拐进了另一条小巷。巷尾有家“极速网吧”,是他以前常去的地方,里面电脑配置不算顶尖,但足够用,关键是价格便宜,环境也还算清净。
他之所以急着去网吧,不是为了打游戏,而是为了码字。从初三下学期开始,李致远就喜欢上了写小说,没事的时候就对着手机敲几句,攒了不少稿子,之前因为要备战中考,一直没来得及整理投稿。
如今考上了振华,手里又有了这一千块钱,刚好能去网吧租个机子,把稿子好好修改修改,投给几家小说网站,赚点零花钱。
推开网吧的门,一股混合着烟味、泡面味和空调冷气的味道扑面而来,网管趴在收银台上打盹,听到动静抬起头,看到是李致远,熟稔地笑了笑:“来了?还是老位置,靠窗那台?”
“嗯,开一下午,再续个晚上,总共多少钱?”李致远走到收银台,掏出二十块钱递过去。
“下午三块,晚上五块,一共八块,找你十二。”网管麻利地开好机子,把身份证和零钱递给他,“还是写你那小说啊?”
“嗯。”李致远接过东西,没多聊,径直走向靠窗的位置。这个位置视野好,能看到外面的街道,而且不容易被人打扰,他之前来,基本都选这台。
坐下、开机、登录文档,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文档里存着他写了大半的都市小说,主角是个跟他有点像的少年,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逆袭,里面有他对生活的观察,也有他的一点小憧憬。
李致远指尖落在键盘上,瞬间就进入了状态,屏幕上的光标飞快跳动,一行行文字不断涌现,周围的嘈杂声仿佛都消失了,只剩下键盘敲击的“哒哒”声,和偶尔传来的空调风声。
他写得很投入,不知不觉,窗外的天就暗了下来,原本明亮的街道渐渐亮起了路灯,网吧里的灯光也显得格外刺眼。李致远伸了个懒腰,揉了揉发酸的肩膀,指尖有些发麻,他保存好文档,又检查了一遍投稿信息,确认没问题后,点击了“提交”按钮,这才松了口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