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的春天,总是来得格外温柔。金铙山的积雪彻底消融,化作潺潺溪流汇入闽江,漫山遍野的新绿从石缝里钻出来,将闽山染成一片生机盎然的翡翠色。濉溪两岸的莲田已铺满圆嫩的荷叶,零星的荷花顶着露珠绽放,风一吹,清甜的莲香便顺着闽江,飘遍九部的每一片谷地。
濉渊坐在濉溪部落的议事厅里,手中摩挲着一卷竹简——那是九部同心后拟定的“五子共生策”,上面详细写着各部落的物产调配、商路规划与防御部署。里心的稻种已分发给溪源、客坊;溪口的水系疏通了黄坊、伊家的灌溉沟渠;均口的铁器锻造坊里,正为黄埠、溪源打造新的农具;议事厅外,濉伯正带着族人晾晒新采的通心白莲,空气中满是安宁祥和的气息。
“盟主,里心部落传来消息,今年的早稻长势极好,里苍首领说,再过一个月便可收割,今年的粮食定能让九部族人都吃饱。”一名族人躬身禀报,语气中满是喜悦。
濉渊笑着点头,刚要开口,窗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不是建宁九部熟悉的、踏在青石板上的沉稳声响,而是带着金属铿锵、整齐划一的轰鸣,像是惊雷从山外滚来,震得议事厅的木梁都微微颤动。
“怎么回事?”濉渊猛地站起身,腰间的“闽源令”撞在桌角,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快步走到窗边,推开木窗,目光瞬间凝固——只见金铙山的山口处,一支从未见过的队伍正沿着山路疾驰而来。阳光之下,数千匹黑马奔腾如潮,马背上的骑士身着统一的玄色劲装,腰间别着泛着冷光的短枪,肩上斜挎着乌黑的长枪,头盔上的银色徽章在阳光下闪着锐利的光,远远望去,竟像是一片移动的钢铁森林。
更让他心惊的是,那些骑士竟全是女子——她们身姿挺拔,骑术精湛,黑马踏过泥泞的山路时,她们的身体稳如磐石,手中的长枪斜指地面,眼神冷冽如冰,没有丝毫女子的柔弱,只有军人的肃杀与威严。
“那……那是什么人?”濉伯颤巍巍地走到窗边,看着山口中不断涌来的铁骑,脸上满是震惊,“从未见过这样的队伍,她们的兵器……不是铁器,也不是铜器,倒像是……”
“像是能劈开山石的利器。”濉渊的声音低沉,手指紧紧攥住窗沿,指节泛白。他活了四十年,守了闽江源二十载,见过山外的商队,见过凶悍的盗匪,却从未见过如此气势磅礴的队伍——她们的步伐整齐得像是一个人,马蹄声震得地面都在颤抖,那股无形的压迫感,比当年三百盗匪入侵时,还要强烈百倍。
“盟主!不好了!”一名侦察的族人疯了似的跑回来,脸色惨白如纸,“山外的队伍已经到了均口部落的边界,领头的女子说……说要见建宁联盟的盟主,还说……还说要‘和平接纳’建宁!”
“和平接纳?”濉风猛地拔出腰间的铁剑,眼中满是怒火,“什么和平接纳!分明是想吞并我们建宁!盟主,让我带濉溪的族人去拦住她们!我倒要看看,这些外来的女人,有什么本事敢觊觎我们的土地!”
“不可!”濉渊厉声喝止,目光死死盯着山口中越来越近的铁骑,“她们人数至少有三千,个个手持利器,骑术精湛,我们九部加起来不过一千三百多人,手中的兵器不过是铁锄、弯刀,根本不是她们的对手。贸然动手,只会让九部族人白白送死。”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转身看向众人:“濉伯,你立刻派人去通知其他八部首领,让他们带着族中精锐,速来濉溪议事;濉风,你带人守住闽江源的渡口,不许任何人靠近莲田和无患子林;其他人,各司其职,不许惊慌,若有族人擅自挑衅,以族规处置!”
“是!”众人虽心有余悸,却还是立刻领命而去。
议事厅里只剩下濉渊一人,他走到墙边,取下挂在墙上的青铜长剑——那是老盟主传给他的兵器,剑身已有些斑驳,却依旧锋利。他握紧剑柄,目光望向山口的方向,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建宁九部刚经历过外敌入侵,好不容易达成同心,却又迎来了更强大的敌人。这些女子究竟是谁?她们口中的“和平接纳”,又藏着怎样的野心?
半个时辰后,九部首领尽数赶到濉溪部落的议事厅。里苍的赭色麻衣上还沾着泥土,显然是从稻田里匆忙赶来;溪岚的素白长裙被风吹得有些凌乱,发间的梨花早已不见;均庭的铠甲上还带着锻造铁器的火星,手中的铁剑握得死紧;黄烈、溪澈、伊湄、客临、黄禹……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凝重,眼中满是不安。
“诸位,山外的队伍你们都看到了。”濉渊坐在主位上,语气沉重,“三千铁骑,全是女子,手持从未见过的利器,目标明确,就是建宁。她们的领头人要见我,说要‘和平接纳’建宁。”
“和平接纳?我看是和平吞并!”黄烈猛地一拍桌子,手中的弯刀发出“嗡”的轻响,“盟主,我们九部虽兵力不如她们,可我们熟悉建宁的山水!金铙山的险道、闽江的支流、竹海的陷阱……我们可以跟她们周旋,绝不能让她们轻易夺走我们的家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