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平真诠》作为传统命理学的重要典籍,提出了许多精微的概念,“清用”便是其中之一。此概念虽仅在该书《论墓库刑冲之说》一文中被简要提及,未作详尽阐释,但其内涵深刻,对理解八字格局的构成与用神取用具有关键意义。深入剖析“清用”的意涵与运用,不仅有助于把握《子平真诠》的论命逻辑,更能提升对八字动态平衡机制的认识。
一、“清用”概念的提出与基本意涵
《子平真诠》原文记载如下:“故财官属土,冲则库启,如甲用戊财而辰戌冲,壬用己官而丑未冲之类是也。然终以戊己干头清用,干即透,即不冲而亦得也。”
这段话点明了“清用”的核心。它首先以财官星属土为例,说明地支辰、戌、丑、未墓库被冲时,如同打开了仓库,其中的财官得以启用。例如,甲木日主以戊土为偏财,戊土墓库在辰,若地支见辰戌相冲,则辰库被冲开,其中所藏的戊土财星便能发挥作用。同理,壬水日主以己土为正官,己土墓库在未,若地支见丑未相冲,则未库被冲开,己土官星得以显现效力。
然而,文中笔锋一转,指出最关键之处在于“戊己干头清用”。意思是,如果戊土财星或己土官星已经透出在天干之上,那么即便没有地支的冲刑,这些财官也已然是“清用”的状态,可以直接为日主所用。这就引出了“清用”的根本价值:它代表了天干地支所藏之十神能量,从潜在、混浊、静态的状态,转化为明朗、清晰、动态并可被直接运用的过程。
综合原典上下文与命理实践,“清用”一词包含两层紧密相关而又各有侧重的含义:
取清: 这是针对“杂气”而言。辰、戌、丑、未四月,内藏天干不一,气象混浊,故称“杂气格”。如辰月,内藏戊土(本气)、乙木(余气)、癸水(墓气)。若三者均不透干,则如多种颜料混于一缸,难以分辨主次与用神。此时,需要通过特定方式,使其中一种能量凸显出来,由“混浊”变为“清晰”,此过程即为“取清”。唯有取清,方能明确格局,选定用神。
发用: 此义适用于所有十二地支。地支所藏的天干,无论是否在杂气月,在未与天干发生关联或未受地支特殊关系激发时,其能量多处于“待机”或“潜伏”状态,影响力较弱。“发用”即是使这些潜藏的能量“激活”过来,由“静态”转为“动态”,从而能够显着地参与命局的生克制化,发挥其固有的吉凶作用。
二、“取清”专论:杂气格的厘清之道
为何“取清”专门针对杂气而言?这是因为辰、戌、丑、未四个月份,其地支所藏的天干不止一种,且力量交织,难以立刻判定何者为格局主导。这就好比一个团队中有多位能力相近的成员,却没有明确的负责人,导致方向不清,效率低下。因此,为杂气月定格的第一步,也是必要步骤,就是“取清”,即从混杂的状态中,确定一个主导力量。
《子平真诠》明确指出,清用取格的主要方式有两种:透干与会支。
透干(天干透出): 这是最直接、最有力的“取清”方式。当杂气月中所藏的某一天干出现在四柱的天干上时,该十神的力量便瞬间明朗化,成为格局的核心。例如:
甲木日主,生于辰月: 辰中藏戊土(偏财)、乙木(劫财)、癸水(正印)。若天干透出戊土,则为杂气财格,财星清用;若透出癸水,则为杂气印格,印星清用。格局由此判定,用神亦围绕此清用之十神展开。
丙火日主,生于戌月: 戌中藏戊土(食神)、辛金(正财)、丁火(劫财)。若天干透出辛金,则为杂气财格;若透出戊土,则为杂气食神格。格局立判,混浊一扫而空。
会支(地支会合): 当地支形成三合、三会等强大组合时,能极大增强某一种五行之气,从而改变月令杂气的力量对比,实现“取清”。例如:
甲木日主,生于辰月: 辰为水库,亦含木之余气。若命局地支再见申子,形成“申子辰”三合水局,则辰月的杂气特性被强大的水局所转化,水的力量成为绝对主导。此时,即便天干不透癸水,亦可视为印星之气“清用”,格局趋向于杂气印格(或直接论水局印旺)。
生于戌月,地支见寅午,则合成火局, 戌土本身的杂气被火局引化,火的力量成为主导,可论食伤或比劫之势成。
这与生于子、午、卯、酉等“专气”月,或寅、申、巳、亥等“长生”沐旺之月有显着不同。这些月令所藏之物要么单一纯粹(如子水仅藏癸水),要么本气极其强旺且层次分明(如寅木本气为甲木,长生丙火、墓库戊土依次减弱),因此可以直接以其最强旺的“本气”来取格,无需等待透干或会支来“取清”。例如,甲生寅月,直接定为建禄格;丙生子月,直接定为正官格。
三、“发用”通论:十二地支的激活机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