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巴蒂·克劳奇的悲惨终局,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霍格沃茨内部激起的波澜尚未平息,其产生的涟漪却已悄然扩散至更广阔的魔法世界。国际社会的目光,开始带着审视、好奇与不同程度的担忧,投向了这座古老的城堡,以及城堡里那位在三强赛和后续风波中展现出非凡力量与独特性的东方少年。
学期的最后几天,气氛微妙而紧绷。魔法部的官方定调像一层厚重的油污,浮在表面,试图掩盖下方的暗流汹涌。但真正有洞察力的人,都能感受到水面之下的震动。
第一个明确表现出这种关注的是凌星瑶。
在魔咒课后的走廊上,她拦住了正小心搀扶着林恩、准备返回校医院的赫敏。这位昆仑学院的首席弟子今日换上了一身墨绿色绣银丝云纹的旗袍式长袍,气质清冷依旧,但看向林恩的目光里,少了几分之前的试探,多了几分复杂的凝重。
“林恩,”她开口,声音如玉石轻击,“你的身体恢复得如何?”
“多谢关心,好多了。”林恩微微点头,赫敏则警惕地稍稍上前半步,依旧挽着他的手臂。
凌星瑶似乎没注意到赫敏细微的防护姿态,她的目光落在林恩依旧缺乏血色的脸上,沉吟片刻,道:“那日迷宫和之后……发生的事情,我已通过秘法传讯回学院。我的师尊,昆仑玉虚真人,对此很感兴趣。”
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用词:“真人认为,你所使用的‘星辰秘法’,与我们传承中的某些古老分支颇有渊源。那种力量……并非寻常黑魔法所能侵蚀或扭曲。他相信你所见证的‘黑暗归来’,绝非霍格沃茨一家之事。”
这话说得含蓄,但意思明确:昆仑学院的最高层,至少部分相信了伏地魔回归的事实,并且将其视为一个潜在的、可能影响全球魔法界的威胁。而他们对林恩本身的力量体系,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关注。
“玉虚真人的意思是?”林恩平静地问道,心中已有所猜测。
“昆仑学院期待与拥有古老智慧传承的巫师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凌星瑶递过一枚触手温润、雕刻着复杂山水纹样的白玉符牌,“这是信物。若你日后有意来访东方,或需援手,可凭此物通过特定的国际飞路网线路联系昆仑。”
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信号。它代表了国际魔法社会一个重要势力对霍格沃茨事件非官方的、谨慎但明确的侧目,更是对林恩个人价值的一种认可和投资。
赫敏惊讶地微微睁大了眼睛,看着那枚玉符。林恩没有立刻去接,而是看了看赫敏,才伸手接过,指尖触碰到玉符时,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宁静而浩瀚的魔力波动。
“多谢真人厚爱,也多谢凌小姐。”林恩将玉符收起,“若有机会,定当拜访。”
凌星瑶微微颔首,不再多言,转身离去,旗袍下摆划出一道利落的弧线。
“她……昆仑学院这是……”赫敏看着她的背影,有些难以置信地低声对林恩说。
“这是一种姿态,”林恩低声回答,轻轻握了握她的手,“意味着并非所有人都选择闭上眼睛。国际社会已经开始注意了,这是好事。”
另一个表现出不同态度的,是布斯巴顿的校长马克西姆夫人。
在勇士们最后一次非正式集会上(卡卡洛夫早已仓皇逃离),马克西姆夫人找到了邓布利多。她高大的身躯微微弯下,声音压得很低,但足够让附近的哈利、赫敏和林恩听到。
“阿不思,”她那通常洪亮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关于迪戈里那孩子的事……还有哈利和这位林恩先生所说的话……我深感遗憾和悲痛。”
她停顿了一下,巨大的、带着长长睫毛的眼睛里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既有悲伤,也有一丝挥之不去的疑虑和谨慎。“魔法部的官方说法……呵,”她发出一声短促而意味不明的轻笑,“但我了解你,阿不思。你不是一个会无的放矢的人。”
她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布斯巴顿不会公开质疑英国魔法部的权威,那会引发不必要的……外交麻烦。但是,”她加重了语气,“我和我的学生们,会记住在这里发生的一切。我会提醒法国魔法部保持警惕。如果……我是说如果,未来某一天你需要一些……非官方的渠道或者信息,你可以通过往常的方式联系我。”
这是一种更为现实和暧昧的态度。马克西姆夫人个人倾向于相信邓布利多和哈利、林恩的话,但她必须考虑自己学校的立场和国家的利益。她无法公开表态,但承诺了私下的、有限度的支持与信息共享。这已经是她在当前局势下能做出的最大程度的表态。
邓布利多平静地接受了这份承诺:“谢谢你,奥利姆。这份理解比任何公开声明都更有价值。”
随着三强赛彻底落幕,离校的日子临近,关于霍格沃茨的种种传闻,尤其是“死而复生的黑魔王”和“那个施展了未知强大魔法、击退黑暗的东方交换生”的故事,开始通过各国的学生和教授,像随风飘散的种子一样,撒向国际魔法社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