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郡守府密室。
烛火摇曳,映照在相对而坐的两人脸上,气氛凝重而微妙。
林羽打量着眼前这位自称来自邺城的不速之客。此人约莫四十年纪,面容精悍,眼神灵动,穿着商贾服饰,举止却透着一股难以掩饰的干练与…官气。
“足下如何称呼?远道而来,所谓何事?”林羽开门见山,语气平静,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来人微微一笑,拱手道:“在下姓郭,单名一个胜字,乃大将军府门下区区一管事。久闻林将军南阳大捷,威震荆襄,特奉我家主人之命,前来道贺,并…与将军共谋前程。”
大将军府?何进?!
林羽心中剧震,面上却不动声色:“原来是郭先生。林某区区一郡都尉,何德何能,竟劳大将军挂念?先生所言‘共谋前程’,恕林某愚钝,还请明示。”
郭胜身体微微前倾,压低声音:“将军何必过谦?长社救皇甫,火破波才,南阳平乱,桩桩件件,皆是不世之功。然…将军可知,如今朝中,有人欲贪天之功,亦有人…欲阻将军封赏之路?”
他话语中带着明显的挑拨和暗示。
林羽挑眉:“哦?竟有此事?还请先生指教。”
郭胜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十常侍嫉贤妒能,恐将军这般英杰入朝,分其权柄,故在陛下面前多有谗言。而朝中一些清流文官,又嫌将军出身…嗯,寒微,恐不愿将军骤登高位。如今将军虽立大功,然朝廷封赏迟迟未至,岂非明证?”
林羽沉默。他知道郭胜所言半真半假,十常侍与士大夫集团的矛盾确实存在,自己这个毫无背景的军头被双方轻视和排挤也是大概率事件。但对方刻意点出,显然别有用心。
“郭先生之意是…”
“我家大将军,求贤若渴,最重英雄!”郭胜语气热切起来,“大将军深知将军之才,愿为将军朝中奥援!只要将军点头,大将军必力排众议,为将军争取南阳太守之实职,乃至更高封赏!使将军名正言顺,坐稳这南阳基业!”
条件诱人!但代价呢?
林羽不动声色:“大将军厚爱,林某感激不尽。却不知…林某需为大将军做些什么?”
郭胜笑容更深:“将军是聪明人。如今朝中,阉宦当道,蒙蔽圣听,天下忠义之士,皆欲除之而后快!大将军欲行伊尹、霍光之事,清君侧,正朝纲!然…需中外呼应。将军手握强兵,雄踞南阳,若能在关键时刻,响应大将军号令,提兵北上,以为声援…则大事可成!届时,将军便是再造社稷之功臣,封侯拜将,岂在话下?”
图穷匕见!何进竟是想拉拢他作为外援,参与清算宦官的政治冒险!
林羽心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历史上,何进正是因为优柔寡断和盲目召外兵入京,才最终引来了董卓,导致天下大乱。参与其中,风险极高!
但拒绝何进,等于立刻失去一个强大的朝中盟友,甚至可能被其视为敌人,封赏之路恐怕真的会被堵死。
【触发重大政治站队抉择:是否接受何进的招揽?】
【选项一:欣然接受,宣誓效忠何进。奖励:立刻获得何进派系支持,大概率获得南阳太守正式任命,获得钱粮军械援助,但需承诺在何进与宦官决战时出兵助阵,卷入中央政治漩涡,风险极高。】
【选项二:婉言拒绝,保持中立。奖励:避免卷入洛阳纷争,专注南阳发展,但可能失去朝中奥援,封赏受阻,甚至遭到何进打压。】
【选项三:模糊应对,表示需权衡利弊,暂不表态,但保持联络。奖励:争取时间,观望局势,左右逢源,但可能被双方视为骑墙派,信任度降低。】
三个选项,关乎未来道路的选择。
林羽大脑飞速运转。何进与宦官之争已到白热化,结果难料。自己根基尚浅,贸然卷入,恐成炮灰。但完全拒绝,亦不明智。
“选项三!”他心中定计,面上露出诚恳而略显为难的表情:“郭先生,大将军知遇之恩,林某没齿难忘!清君侧,靖国难,亦林某所愿!然…”
他话锋一转:“先生也知,南阳新定,百废待兴,羽麾下兵微将寡,粮械匮乏,更兼荆州刘牧态度未明。此时若贸然承诺出兵,恐力有未逮,反误大将军大事。不若…请先生回复大将军,林某需些许时日,整饬武备,稳固根本,以待时机。在此期间,林某愿为大将军南阳耳目,但凡有所命,力所能及之处,绝不推辞!待时机成熟,大将军旌旗所指,林某必率南阳子弟,效死向前!”
一番话,既表达了效忠之意,又强调了现实困难,留下了回旋余地,还暗示了“力所能及”的前提。
郭胜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但很快掩饰过去,笑道:“将军思虑周全,老成持重,胜佩服。如此也好,待将军稳固南阳,练兵积粮,届时再为大将军臂助,更为稳妥。胜便如此回复大将军。”
他顿了顿,从怀中取出一份礼单:“此乃大将军一点心意,聊表资助之意,望将军笑纳。另有书信一封,乃大将军亲笔,内有…些许消息,或对将军有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