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冬,许昌城的重建初具规模,林羽“稳中求进”的战略刚刚铺开,来自四面八方的消息便如同这凛冽的寒风,接踵而至,将看似平稳的局势再次推向波澜云诡的深渊。
一、 江东来使,唇枪舌剑
许昌司空府衙(现已改为荆州牧行辕)内,气氛庄重而微妙。江东使者鲁肃,身着儒服,举止从容,正向端坐主位的林羽呈上吴侯孙权的回书。
“荆州牧阁下,”鲁肃声音平和,却字字清晰,“吴侯感念阁下厚意,于百忙之中特遣肃前来,一为恭贺阁下克复许都,威震中原;二来,亦为回应阁下联姻之议。”
林羽接过国书,展开细阅。书中孙权言辞客气,先是对林羽的功绩大加赞赏,重申共抗曹操的盟约,但对于嫁妹一事,却写得极为委婉:“……舍妹尚香,年幼顽劣,性如脱兔,恐难习贵地礼仪,且家母不舍远嫁,此事关乎小妹终身,尚需从长计议,望阁下海涵……” 通篇下来,实质是婉拒,但留下了“从长计议”的活口,显然是在观望拖延。
林羽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将国书递给身旁的诸葛亮,对鲁肃笑道:“子敬先生远来辛苦。吴侯爱妹之心,羽深为理解。姻亲之事,确需缘法,不急一时。然,曹贼未灭,汉室未兴,我两家唇齿相依,共抗国贼之大义,切不可因小节而废。”
诸葛亮适时接口,羽扇轻摇:“子敬兄,曹孟德虽暂退邺城,然其挟持天子,根基犹在,近日更闻其联络辽东,欲图我后方。若我两家心生间隙,岂不正中曹贼下怀?望子敬兄回禀吴侯,联盟之固,远胜于一纸婚约。当下之要,乃在同心戮力,而非猜疑拖延。”
鲁肃闻言,神色一凛,拱手道:“孔明兄所言极是,肃必当将阁下与军师之言,一字不差禀明吴侯。联盟之事,吴侯绝无背弃之意,请阁下放心。” 双方又就江淮防务、互通商贸等事宜交换了意见,看似融洽,实则暗藏机锋。鲁肃此行,名为回访,实为探听虚实,孙权仍在骑墙观望。
二、 西凉惊变,孟起奔逃
就在接待鲁肃的次日,一匹来自长安的报马,冲入许昌,带来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噩耗!
“报——!主公!大事不好!凉州急报!马腾将军……马寿成将军在冀城(凉州治所)被韩遂诈降设宴,伏兵杀害!少将军马超、马休、马铁,及家眷、部将庞德,拼死杀出重围,现已逃至长安,徐庶大人已予安置!韩遂已吞并马腾大部势力,自称凉州牧,并公开接受了曹操的册封!”
“什么?!”林羽霍然起身,案几上的茶盏被震落在地,摔得粉碎!殿内文武,皆尽失色!
马腾被杀,意味着林羽经营西线、联合马腾制约韩遂乃至曹操的战略彻底破产!韩遂倒向曹操,整个凉州将成为曹操的侧翼屏障和战马来源,更可随时威胁长安乃至洛阳!而马超等人的来投,虽带来了一股精锐力量(西凉铁骑),但也带来了巨大的复仇压力和安置难题。
诸葛亮迅速冷静下来,沉声道:“主公,祸福相依。马超来投,其复仇之心炽烈,乃一柄利刃。然,其性刚烈,需善加安抚引导。当下之急,是稳定长安人心,接应马超部众,绝不能让韩遂趁势东进!”
林羽强压怒火,立刻下令:“飞马传令徐庶、张飞!务必妥善安置马孟起(马超)一行,供给无缺,待之以诚!加派斥候,严密监视潼关以西动向!命马岱、马云禄安抚其表兄,暂缓对韩遂的报复行动,一切待朕旨意!” 西线局势,瞬间风云突变,由主动经略转为紧急防御。
三、 北线显威,子龙破袭
北线官渡,战事并未因西凉惊变而停歇。这一日,曹仁大将牛金,欺赵云兵少,率三千骑兵出营劫粮。赵云早已得报,将计就计,以粮车为诱饵,自率两千白马义从埋伏于道旁密林。
待牛金军闯入伏击圈,赵云银枪白马,一马当先,突入敌阵!其枪如梨花飘雪,所到之处,曹军人仰马翻。赵云直取牛金,战不三合,一枪刺中其肩甲,牛金大惊,负伤败走。主将溃逃,曹军顿时大乱。赵云趁势掩杀,斩获千余,缴获战马数百匹,自身伤亡极微。
此战虽小,却极大地鼓舞了北线荆州军的士气,也让曹仁更加不敢轻易出战,牢牢被魏延、庞统、赵云钉死在官渡防线。捷报传回许昌,林羽稍感安慰,赞道:“子龙真乃虎将也!”
四、 华十三现身,元化踪迹
内政方面,伊籍与蒯良的寻访有了突破性进展。这一日,二人带了一位布衣来到行辕偏殿求见林羽。林羽一看,正是当年在襄阳为他诊治过旧疾的游方郎中华十三。
“草民华十三,拜见州牧大人!”华十三躬身行礼,神色恭敬。
“先生不必多礼!”林羽亲自扶起,“一别经年,先生风采依旧。今日前来,可是有元化先生(华佗)的消息?”
华十三点头道:“大人明鉴。十三日前在谯郡遇见了族叔(华佗)。叔父云游四方,救治百姓,近日因淮南战乱,流民甚多,叔父正在汝南与沛国交界的焦郡一带行医。叔父曾言,若大人真心为百姓谋福,设立医官署,他愿倾力相助。十三受叔父之托,特来禀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