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谈室里的代际困局:当父母的存折遇上年轻人的账单,我们都在爱的名义下挣扎
周五晚上的心理咨询室没开灯,只点了盏落地灯。李教授泡了壶菊花茶,蒸汽在镜片上凝成白雾。顾华攥着手机,屏幕亮着他妈发来的微信:我把养老钱取了,够你首付的三成,别告诉你爸。旁边的陈一涵突然笑出声,笑声里带着苦:我妈更绝,说要去给人当保姆,帮我还房贷。
刘佳佳把抱枕抱得紧紧的:上周我妈来,翻我垃圾桶说这酸奶还有三天才过期呢,转头却给我转了两万块买包,说同事都背名牌,咱不能输廖泽涛猛灌了口茶:我奶奶更夸张,冰箱里冻着五年前的腊肉,说扔了可惜,却偷偷给我弟塞钱买游戏机,说男孩子不能寒酸
角落里的小景云突然哭了,肩膀一抽一抽的:我最怕我妈说我这辈子没穿过一件好衣服,就是为了让你穿得好。每次听到这话,我连买杯奶茶都觉得有罪。
李教授把茶杯往茶几中间推了推,茶梗在水里打了个转:你们发现没?这事儿像个死循环——老一辈用苦自己的方式爱孩子,年轻人用的方式回应,最后谁都没活出自己。今晚咱们就敞开了说,这心里的疙瘩,到底怎么解?
一、出来的心理枷锁:从心理学看代际付出的失衡
小景云说的买奶茶都有罪,在心理学上叫 guilt trip ,翻译过来就是内疚诱导李教授摘下眼镜擦了擦,但你们有没有想过,老一辈的,可能不是真的想省,而是一种心理补偿?
顾华皱起眉:我妈退休金不低啊,可她总买超市临期的面包,说味道一样,转头给我买进口水果眼睛都不眨。
未满足需求的投射李教授重新戴上眼镜,50后60后那代人,大多经历过物质匮乏,他们的潜意识里有个饥饿的小孩。这个小孩没吃过好东西,没穿过新衣服,所以当他们有能力时,会把这个小孩投射到你们身上——你们吃好了,穿好了,就像他们自己被满足了一样。
刘佳佳突然想起什么:我妈总说我们那时候结婚就一个木箱,然后非要给我买十万块的嫁妆。我说不用,她就说妈不能让你受我当年的苦
这就是创伤代际传递李教授的声音沉了些,她把自己当年的委屈,变成了对你的过度补偿。但问题是,你们的痛苦和她的痛苦,根本不是一回事。她怕你没嫁妆被婆家看不起,可你们这代人更怕的是,婚姻里没爱情。
廖泽涛挠挠头:那我奶奶冻五年前的腊肉,也是心理问题?
不全是,但可能是自我价值感缺失李教授笑了笑,老一辈常把会过日子有价值画等号。她觉得我能省下钱,就证明我有用;给你们花钱,就证明我被需要。如果哪天她不省了,不给你们钱了,可能会觉得我没用了
陈一涵突然拍大腿:难怪!我爸退休后总跟我妈吵架,说她买的菜不新鲜,其实是他没事干,只能通过证明自己还有用。
所以年轻人的,反而加固了这个循环。李教授指指茶几上的菊花,你们越觉得,越想通过接受他们的钱来让他们安心,他们就越觉得我这样做是对的。最后呢?你背着房贷喘不过气,他攥着空存折舍不得看病,两败俱伤。
二、活自己的道家智慧:为什么为自己活不是自私?
这时候就得讲讲道家了。李教授往每个人的杯子里添了点热水,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你们觉得这句话放在这儿,是什么意思?
小景云小声说:是不是说...得先知道自己要啥,才算聪明?
差不多这个意思。李教授点点头,道家讲,就像树要往上长,水要往下流,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样子。老一辈非要为孩子活,是违背了;年轻人非要为父母活,也是违背了。
廖泽涛突然想起什么:我爷爷总说我这辈子就为我儿子活,结果我爸四十岁想辞职创业,我爷爷以死相逼,说安稳日子不过,折腾啥。现在我爸总说我这辈子没活明白,转头又跟我说你得考公务员,稳定
恶性循环的传承李教授拿起一朵浮在水面的菊花,庄子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两条鱼在快干的水里互相吐唾沫救对方,看着感人,其实不如各自游回江河里自在。父母子女也一样,捆在一起窒息,不如各自精彩。
顾华咬着嘴唇:可我妈说养儿防老,我不接受她的钱,她就觉得我以后不会管她。
那是把和搞混了。李教授把菊花放回水里,道家讲上善若水,水滋养万物,却不要求回报。真正的爱也该这样——我给你钱,是因为我想给,不是为了让你以后还;你接受或不接受,都是你的自由,不用觉得欠了我。
陈一涵叹了口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我妈要是知道我把她的钱存起来没花,能哭一整夜。
那你就带她去买件新衣服,告诉她这是用你的钱给我买的,也是给你买的——你穿好看了,我看着也开心李教授笑了,道家讲,直接对抗不行,就绕个弯。她要的不是你花她的钱,是你让她觉得她的付出有意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