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晨光透过度支司衙门高大的槐树,在青石铺就的院落中投下斑驳的光影。苏明远踏着这些光影走向自己的办公处,心中涌起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熟悉的是官场的氛围和节奏,陌生的是这个层级的复杂性远超他之前的经历。
苏员外郎早。度支司的胥吏们纷纷行礼,声音中带着恰到好处的恭敬。
苏明远一一回礼,同时暗中观察着这些人的神态。现代人的敏锐让他注意到,即使是简单的晨间问候,也包含着微妙的政治信息。有些人的眼神坦诚直接,有些人则显得拘谨回避,还有一些人在暗中打量评估。
苏员外郎,今日有几件要紧事务需要您过目。主事赵德明迎上前来,手中抱着一摞文书。
劳烦赵主事了。苏明远接过文书,这些都是什么事务?
主要是各地的月度财政报告,还有几个特殊项目的资金申请。赵德明边走边介绍,另外还有一份来自开封府的紧急公文,说是有急事需要处理。
走进办公室,苏明远开始仔细研读这些文书。作为一个拥有现代经济学知识的人,他很快就发现了这些报告中的一些问题。某些地区的收支数据存在明显不合理之处,而一些资金申请的理由也颇为牵强。
正在他专心研读时,钱若水敲门进来:苏员外郎,有空吗?我想向您介绍一下我们部门的具体运作流程。
当然,正需要钱郎中指点。苏明远放下文书,专心聆听。
钱若水在椅子上坐下,神态颇为严肃:苏员外郎,度支司虽然隶属尚书省,但实际运作相当复杂。我们要向上对皇帝负责,横向要与户部、工部等部门协调,向下要监督各地的财政执行。
这确实比地方复杂得多。苏明远点头表示理解。
更重要的是,钱若水压低声音,我们部门内部也有着不同的派系和利益取向。有些人倾向于开放变革,有些人坚持传统保守,还有一些人纯粹是墙头草。
这个信息很重要。苏明远知道,理解内部的权力结构对于自己在部门中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能否请钱郎中详细介绍一下?苏明远虚心求教。
钱若水看了看门外,确认没有人偷听,然后说道:比如主事李季良,此人能力很强,但政治立场偏向保守,与张景关系密切。而主事赵德明则相对开明,倾向于支持一些改革措施。
还有呢?苏明远继续询问。
令史王承虽然职位不高,但在部门中影响很大,因为他掌握着大量的历史档案和具体操作细节。此人比较圆滑,通常不明确表态,但在关键时刻往往起决定作用。钱若水继续分析,另外还有几个书吏,看似不起眼,实际上消息很灵通,是各方势力争取的对象。
这番分析让苏明远对部门内部的复杂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意识到,要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效工作,不仅需要专业能力,更需要政治智慧。
钱郎中,您在这里工作多年,对于如何处理这些复杂关系,有什么建议?苏明远诚恳地问道。
钱若水沉思片刻,然后说道:我的经验是,先观察后行动,先学习后创新。急于表态或者改变往往会引起不必要的反弹。最重要的是,要用能力和成绩说话,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尊重。
这个建议很中肯。苏明远暗自决定,要耐心观察一段时间,摸清楚各方面的情况后再决定具体策略。
正在这时,书吏小陈跑了进来:苏员外郎,开封府的急件您看了吗?府尹大人派人来催了,说是非常紧急。
苏明远立即拿起那份开封府的公文仔细阅读。原来是城内发生了一起商户纠纷,涉及到税收缴纳的问题,开封府希望度支司能够给出明确的处理意见。
这种事务通常如何处理?苏明远问钱若水。
按照惯例,需要详细了解情况,然后根据相关条例给出处理意见。钱若水回答,不过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天时间。
苏明远仔细看了看案件的具体情况,发现这个纠纷虽然看似复杂,但实质上是对税收政策理解不一致导致的。以他的专业知识,完全可以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
我觉得这个案子的核心问题很清楚,苏明远说道,可以立即给出处理意见。
钱若水有些意外:苏员外郎,您确定吗?这种案子一旦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
我有把握。苏明远自信地说道,而且开封府既然催得这么急,说明情况确实紧迫。拖延只会让问题更加复杂。
说着,苏明远开始起草处理意见。他运用现代法律和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很快就理清了案件的关键环节,提出了既符合法理又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苏员外郎的分析很有道理,钱若水看完处理意见后赞许地点头,这样处理既维护了税收政策的严肃性,又照顾到了商户的实际困难。
正在这时,主事李季良走了进来。此人三十多岁,神态精明干练,但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