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京城,金桂飘香。自从吏治改革在试点部门取得显着成效后,苏明远在朝中的地位进一步巩固。这日清晨,他正在府中书房整理改革总结报告,准备向皇帝汇报,管家匆匆走了进来。
老爷,宫中来人了,说是皇上有紧急召见。管家的神色颇为兴奋。
苏明远心中一动,放下手中的笔:可知道是什么事?
内侍说涉及边疆大事,让您立即入宫。
边疆大事?苏明远整理衣冠,心中思索着可能的原因。近来西夏虽然暂时退兵,但边境局势依然紧张,契丹在东北也是蠢蠢欲动。难道又有什么变故?
匆匆赶到皇宫,苏明远发现今日被召见的不只他一人。兵部尚书李德昭、户部尚书王文正、以及几位重要的边疆事务官员都在场。
皇帝端坐龙椅之上,面前摆着厚厚一摞奏折,神情凝重。
诸位爱卿,皇帝开门见山,近来边疆形势复杂,朕深感忧虑。西夏虽然暂退,但必将卷土重来;契丹在辽东虎视眈眈;吐蕃各部也有异动。更为严重的是,我朝边疆治理长期存在诸多问题,急需革新。
苏明远暗自点头,边疆治理确实是北宋的一大难题。由于重文轻武的传统,朝廷在边疆地区往往采取防守策略,缺乏主动性,而且各种政策往往缺乏统一性和连贯性。
李德昭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当前最紧要的是加强边防军备,增派精锐部队驻守要害之地。
王文正也出列道:陛下,军备虽然重要,但根本之策在于安抚边民,施以德政,让边疆百姓真心归附朝廷。
皇帝点点头,但显然还不满意:两位爱卿所言都有道理,但朕要的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边疆治理方案。
皇帝的目光扫过在场的众臣,最后落在苏明远身上:苏爱卿,你在危机应对中表现出色,在吏治改革上也颇有建树。朕现在委托你一个重任:制定一份全面的边疆治理政策建议,限期一月内提交。
苏明远心中一震,这确实是一个重大的任务。边疆治理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民族等多个方面,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
臣领旨!苏明远恭敬地回应,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恩。
皇帝满意地点点头:好,朕给你充分的权限。你可以调阅所有相关档案,可以咨询任何官员,可以派人实地调研。记住,朕要的是一个既有创新又切实可行的方案。
朝会结束后,苏明远心情复杂地走出皇宫。这个任务既是重大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如果能够提出一个成功的边疆治理方案,他在朝中的地位将得到极大提升。但如果失败了,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前途,还可能危及国家安全。
回到府中,苏明远立即召集心腹商议。
老爷,这确实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刘先生兴奋地说道,边疆治理一直是朝廷的心头大患,如果您能拿出一个好方案,必然龙颜大悦。
苏明远点点头,但神情依然严肃:正因为重要,所以更要谨慎。边疆问题错综复杂,一步走错就可能满盘皆输。
他走到地图前,仔细观察着北宋的边疆形势:你们看,我朝边疆面临的不仅仅是军事威胁,还有民族问题、经济问题、地理问题等等。要制定一个全面的治理方案,必须统筹考虑这些因素。
作为一个现代穿越者,苏明远对地缘政治和民族治理有着比这个时代更深刻的理解。但关键是如何将现代理念与古代实际相结合,提出一个既有创新又能被接受的方案。
我认为应该从几个方面入手,苏明远开始梳理思路,第一,军事防务。不能只是被动防守,要建立主动防御体系。第二,政治治理。要建立适合边疆特点的行政体制。第三,经济发展。要让边疆地区真正富裕起来。第四,民族团结。要处理好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刘先生连连点头:老爷的思路很全面。不过,这样庞大的体系,如何在一个月内完成?
苏明远早有考虑:时间确实紧迫,我们必须分工合作。我负责总体设计和核心内容,你们分别负责资料收集和细节完善。
接下来的几天,苏明远开始了紧张的调研工作。他首先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了解历朝历代的边疆政策及其得失。然后,他分别拜访了兵部、户部、礼部等相关部门,了解当前边疆治理的现状。
最重要的是,他派遣心腹前往边疆地区实地调研,了解第一手情况。虽然时间有限,但这些调研为他的方案提供了宝贵的现实依据。
在研究过程中,苏明远发现了北宋边疆治理的几个根本问题:
首先是军事策略过于被动。北宋长期采取守内虚外的策略,虽然保证了内地的稳定,但也让边疆地区长期处于不安全状态,难以发展经济,更难以赢得边民的真心归附。
其次是行政体制不适应边疆特点。朝廷往往将内地的行政模式直接移植到边疆,忽视了边疆地区民族构成复杂、地理环境特殊、文化传统不同的特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