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又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知识体系。沿着昆仑山东延的龙脉,能够使先人们兴都置国的首先当数秦岭……”
“……秦岭处在中龙的主干,东西绵延,西起甘肃、青海两省,以太白为主峰,横贯中部;东到河南,西倾山、氓山、迭山、终南山、华山、崤山、嵩山、伏牛山都在它与大巴山合承一气伸展的支脉上……”
“……因此,既成为渭河、淮河、汉江、嘉陵江水系的分水岭,又是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这股龙脉之气脉进入咸阳后生发出了挺拔的九峻山,而渭河在宽阔的平原上穿流而过。公元前350年,孝公任用商鞍变法,国富力强后,自栎阳迁都至距现咸阳市东北二十里的古都咸阳……”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天下十二万户富豪迁到此地,设置成帝都,与九峻山一脉的毕郢原,便建起了很多的古代帝王陵。而对都城规模,秦始皇一再扩大,并建造‘东西五里,南北千丈’、可容坐万人、一直到秦朝灭亡也末建完的阿房宫……”
“……始皇帝定都于此,按照地理龙脉理论,不能不说当时的他十分重视来自于秦岭北麓的王气……”
“……咸阳城以九峻山为祖脉,以渭河平原为明堂,以渭水为朱雀,关住了九峻山的来气而聚成正穴。这样,咸阳界于九塔山以南,渭河以北,山水相互映照……”
“……同时,由于九峻山主脉的高大特异,加上秦始皇坐天下于此地,在营造和扩大都城规模、兴建宫殿时,仿效紫微宫,把渭水引人都内,象征天河,以皇宫标示北极星,告知世人咸阳是帝都,宫殿是天子的住所不可动摇,把整个都城建成了一个宇宙图式……”
“……可能正是秦岭的王气使他留恋,秦始皇死后把自己的皇陵选择建在了渭河平原东北的临潼,南依骊山、北跨渭河,形成气度不凡的皇家气派……”
“……还是这道气脉和这条渭河及这片平原,汉高帝首先发现了位于咸阳东南的长安这块风水宝地。与咸阳不同的是渭水流至平原中部后,在秦岭以北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字形水口,所分几条支流由秦岭北麓而出,最后在中部交汇,支流环抱了一片平坦的原野……”
“……于是汉高帝以秦岭北麓为主脉,紧贴靠西的内支渭水建城定都,喻为长治久安。此后,西汉、新、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包括唐末的黄巢均在此定都……”
“……东汉,三国曹魏还以此做过陪都;而真正成为陪都却是在唐末天佑元年迁都洛阳之后。长安建都到今天,共经历了4次大的变迁。但其地理意象仍是依托着秦岭北脉和渭河,定位在渭河内侧东西两条支流环抱中……”
“……如同秦始皇建咸阳兴宫殿一样,汉时的长安布局也是摹仿对应了天星宫位。不仅城中有天河般的细小渭水流过,而且整个规划仿效了天宫图上的大熊座和小星座,以城角、宫角对应两熊座星相分布,遍布全城它的南城墙仿照了南斗星,北城墙仿照了北斗星……”
“……隋唐时期,长安城从靠西支渭水边的汉长安城址上全盘托出,南移到内侧东西两支流的开口处,既承了秦岭的气脉,又得水开口之贵;明代至今只是扩大外延而没有再变过城址……”
“……从隋唐开始,长安和洛阳开始建为一对都城,为后来迁都奠定了基础。这时,长安城中心部分,把太极殿北移了,建城造宫多仿北斗运行,使整座城池像一座天界……”
“……而在东西轴线上,以《周易》中的乾位设了长安城的龙头,依乾卦从九一到九六的不同含义,营造了不同的建筑群体,代表帝都的特征……”
“……正是首接昆仑之气的秦岭干脉,由渭河相随,还使周朝发起于歧山,使唐高祖与武则天的合葬墓置于乾县。这对皇帝皇后头枕梁山、脚踏渭河,不能否认他们对渭河平原风水的推崇……”
“……紧承秦岭脉气的是横连甘肃、陕西、巴蜀、湖北四省边界的大巴山系。它虽连陕、甘两省,但实际上因与秦岭相接而成为巴蜀和汉中两座盆地的界山,由陕西向东南方向蜿蜒而来,以湖北的大神农架为主峰,分生出包括摩天岭、米仓山、武当山在内的众多名山……”
“……长江、岷江、嘉陵江等诸多水系和干支流随它东行,并在沿途结穴。这样,先人们以它的干流龙脉为屏障,以每一处干支脉前后左右的山峦为四砂和朝、案,一路建置了重庆、武汉、成都等名城……”
“……而巴山龙脉生出的支龙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上当算延伸至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而结为大穴的蟠龙山系。它承着大巴山的脉气,像一条未能升天的苍龙蟠于蜀北……”
喜欢龙档—(零号绝密档案)请大家收藏:(www.2yq.org)龙档—(零号绝密档案)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