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当大家发现尚继京的时候,他已经挂在了田野的树上。尚继台和唐国富等人急忙跑过去,看到这一幕,都愣住了,仿佛时间都凝固了。尚继民蹲在地上,抱头痛哭:“哥,你怎么这么想不开啊!你要是再坚持坚持,说不定就能好起来了!”
唐国富自责地说:“都怪我,要是当初多帮帮他就好了。我应该多督促他,不该总是指责他。”尚继台也红了眼睛:“他就是被过去的坏习惯毁了,要是能早点醒悟,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咱们都以为他出去打工能变好,没想到还是没能挺过来。”
一家人围在尚继京的棺木旁边,十分后悔。这个曾经充满希望的院子,此刻被阴霾笼罩。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尚继京会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而他的离去,也给活着的人留下了无尽的反思。在这关里的新生活中,有人走向了富裕,有人努力奋进,却也有人在黑暗中迷失,再也没能找到光明的出口。生活的残酷与无常,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
夜幕像一块厚重的黑布,严严实实地笼罩着这个山东村落。尚家那房屋里,灯光开始摇曳不定,将屋内两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在白色的墙壁上晃悠。
吕秀英坐在炕沿上,双手交叠放在膝盖上,手指却不自觉地相互绞着,微微颤抖着。她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声音轻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爹,这事儿,我想了很久了。”
明亮的灯光下,公公尚老爷子坐在那张椅子上,身形佝偻得像一棵饱经风雨的老松树。听到这话,原本平静的脸瞬间僵住,浑浊的双眼直直地望向吕秀英,嘴唇嗫嚅着,却半晌没发出声音。
“秀英啊,你这是……”尚老爷子长叹一口气,声音沙哑得如同砂纸摩擦,满是无奈与不舍,尾音里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音。
吕秀英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强忍着没让它们落下。她微微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脚尖,缓缓说道:“爹,您知道的,继同走了这么多年,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虽说日子苦,可多亏了您帮衬。春种秋收,家里家外,要不是您搭把手,我真不知道该咋熬过来。可孩子大了,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我总得为他们的将来打算打算。”
尚老爷子沉默片刻,一只手缓缓抬起,摩挲着下巴上那稀疏的胡茬,缓缓开口:“我知道你不容易,这些年,真是苦了你了。自从继同走后,你没日没夜地操劳,又要照顾孩子,又要伺候我这个老头子,村子里谁不夸你是个好媳妇。可你要是走了,这老尚家……”说到这儿,老爷子顿住了,像是被什么哽住了喉咙,眼眶也微微泛红。
吕秀英站起身,迈着细碎的步子走到老爷子身边,缓缓蹲下身子,轻轻握住老爷子那满是老茧的手。“爹,您别这么说。当年继同突然走了,我感觉天都塌了,带着孩子来投奔您,那时候,要不是您收留我们娘俩,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您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心里都记着呢。”
老爷子拍了拍吕秀英的手,老泪纵横,泪水顺着他那沟壑纵横的脸颊滑落,滴在两人交握的手上。“秀英,你是个好媳妇,是我们老尚家对不起你啊。当年我那股火上来,眼睛看不见了,这些年你忙前忙后地照顾,又是寻医问药,又是熬汤煎药,没日没夜地守着我。我这心里啊,都清楚,就是嘴笨,说不出那些感激的话。”
“爹,您快别这么说。”吕秀英忙打断老爷子的话,眼眶里的泪水终于滚落下来,“您眼睛能好,就是老天爷开眼,也是您心善积德。那时候,我每天都跟老天爷祷告,只要您眼睛能好,让我干啥都行。现在您身体好了,孩子也懂事了,我也能放心些了。”
“那你这一嫁人,孩子咋办?”老爷子忧心忡忡地问,眼神里满是对孙子的牵挂。
“孩子我肯定带着。”吕秀英连忙说道,急切得声音都拔高了几分,“新人家也答应了,会把孩子当亲生的一样看待。而且,孩子也大了,他也明白我的苦心,他说会常回来看您的。前几天晚上,孩子还跟我说,让我别担心他,他会照顾好自己,也会记着爷爷的好。”
老爷子默默地点点头,“秀英,只要你能过得好,我也就没啥牵挂了。你放心,这老尚家的门,永远为你和孩子敞开着。往后要是受了委屈,就回来,这儿永远是你的家。”
吕秀英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爹,谢谢您,谢谢您这么理解我。我虽然改嫁了,但在我心里,您永远是我的爹,老尚家永远是我的家。我会常回来看您的,等以后我和孩子有了出息,一定好好孝顺您。等过年的时候,我带着孩子回来,给您带城里的点心,咱一起热热闹闹地过年。”
老爷子伸手擦了擦脸上的泪水,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好,好啊,只要你们都好好的,我就知足了。快去吧,去寻自己的好日子,别惦记我这个老头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