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军士兵惊呼着救火,却发现火油遇水反而烧得更旺。姜维趁机率领中军突进,七星剑连劈三名校尉,直奔粮营中心的指挥帐。帐内,魏军主将正对着舆图咒骂,抬头看见姜维的瞬间,瞳孔骤缩。
"你是......姜维!"他话音未落,剑已出鞘。姜维冷笑一声,剑刃相交的刹那,他手腕翻转,七星剑的缺口正好卡住对方剑刃,顺势一推,对方的佩剑顿时落地。
"告诉司马昭,"姜维按住他的肩膀,"祁山堡的火,是汉家的薪火,永远扑不灭。"他转头望向正在撤退的魏军,忽然看见西北方向亮起三堆狼烟——阿莱娜的西羌骑兵已完成包抄。
粮营内,西羌勇士们骑着牦牛冲进沼泽,弯刀专砍战马的蹄筋。战马陷入泥泞中挣扎,骑兵纷纷坠马,成为刀下亡魂。阿莱娜的狼头令旗在火光中翻飞,所到之处,魏军无不胆寒。
"大将军,粮车已毁八成!"张虎的声音带着喜色。姜维点头,望向渭水方向,只见无数粮车在火中崩塌,火星溅入渭水,竟将河面映得通红。他忽然想起,当年丞相在赤壁之战中借东风,如今他在渭水之畔借火光,同样是天时地利的妙用。
撤退途中,姜维特意绕到粮营后方,捡起一枚掉落的魏军将印。印纽刻着辟邪兽,正是司马昭亲军的标志。他将印信收入怀中,这将是日后反间计的重要筹码。
回到祁山堡时,天已破晓。百姓们涌到城门口,看见西羌骑兵带回的粮草,顿时欢声雷动。姜维望着堆积如山的青稞和盐巴,心中稍慰,却不敢有丝毫懈怠——司马昭绝不会善罢甘休。
"大将军,"阿莱娜递上一碗热羊奶,"我阿爸说,这次奇袭用了丞相的硫磺,算是物归原主。"
姜维接过羊奶,忽然想起在牛头山看见的武侯题字:"汉羌同心,其利断金。"他忽然明白,丞相当年的深谋远虑,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军事策略,而是在编织一张民族同心的大网。
当日午后,探马传来急报:"司马昭亲率五万大军,正从长安赶来!"姜维望着舆图上迅速逼近的魏军标记,忽然露出冷笑。他展开从粮营缴获的密档,上面详细记载了魏军的粮草调度——司马昭果然将陇右作为主战场。
"传令下去,"姜维的声音冷静如冰,"所有部队收缩至青石峡,将缴获的魏军粮草分发给百姓,每户三斗青稞。"他转头望向阿莱娜,"请西羌勇士们在峡谷两侧埋伏,用羊粪泥浆涂抹盾牌,准备迎接魏军的火攻。"
阿莱娜点头离去,姜维则来到演武厅,取出从邓艾处缴获的破甲箭。他吩咐铁匠司丞:"照着这个形制,改良我们的弩箭,箭簇加倒刺,尾翼改三角状,增加穿透力。"
铁匠司丞面露难色:"大将军,陨铁不够......"
"用西羌的精铁,"姜维打断他,"告诉西羌兄弟,此战若胜,蜀汉的铁匠铺将开在黑水寨,世代为他们打造兵器。"他忽然想起,丞相曾在《将苑》中写:"夫用兵之道,抚士卒如抚爱子。"此刻,他不仅要抚爱士卒,更要抚爱盟友。
黄昏时分,姜维登上青石峡的了望台。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老长,与岩壁上诸葛亮的题字重叠。那是二十年前,丞相第一次北伐时亲手刻下的"汉"字,如今已被风雨侵蚀,却依然深刻入石。
"丞相,"姜维低声自语,"伯约今日所做,可合您当年之志?"他摸了摸胸前的武侯玉佩,忽然听见身后传来整齐的脚步声——是西羌勇士们在演练新学的弩箭阵。
夜风带来远处魏军的号角声,姜维握紧七星剑,剑鞘上的"汉"字在暮色中闪着微光。他知道,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但只要汉羌同心,便没有过不去的坎。正如丞相当年所说:"事之不济,则当卷甲而还,何忧空自苦邪?"
第四折 反间破局
洛阳皇宫的偏殿内,司马昭盯着手中的密信,指节因用力过度而发白。信是邓艾的副将送来的,称姜维与西羌密谋,不日将偷袭长安。"好个姜维,"他冷笑一声,"竟敢用诈降计骗我,又在祁山堡摆下火阵,如今还要断我陇右粮道。"
"主公,"谋士钟会献计,"不如将计就计,伪造姜维与东吴的密信,让邓将军误以为他通敌。"
司马昭眼中闪过赞许:"正合我意。姜维擅长用计,却忘了防人之心。"他提起狼毫,在绢帛上伪造姜维的笔迹,"就说他答应东吴,事成之后割让荆州,这足以让邓艾对他起疑。"
三日后,这封密信辗转来到邓艾手中。他望着信中"东吴大都督陆逊亲启"的抬头,想起当年在合肥之战中,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的壮举。"姜维啊姜维,"他喃喃自语,"你竟连东吴都勾结上了。"
与此同时,祁山堡内,姜维正在研究缴获的魏军密档,忽然收到一封"东吴来信"。他展开信笺,扫过内容后哈哈大笑:"司马昭啊司马昭,你这反间计,还是太嫩了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