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就在新的契丹部落刚刚建成之际,一个惊人的消息如晴天霹雳般传来。拓跋静怡大族长突然接到了来自西夏国王城“龙门镖局”总镖头耶律马五的紧急情报。
原来,西夏国主在大将军尉迟恭的恳请下,竟然决定派遣两万西夏士兵,对潜入西夏国境内的契丹部落族人进行残酷的清剿行动!
这个消息对于刚刚安定下来的契丹部落来说,无疑是一场灭顶之灾。然而,更糟糕的是,“西南王”也在同一时间收到了西夏国主的圣旨,要求他提供大量的粮草和士兵,全力协助“清剿大将军”尉迟恭完成这次清剿任务。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拓跋静怡大族长和“西南王”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深知,这场清剿行动不仅关系到新建的“契丹部落”的生死存亡,也可能引发两国之间的一场激烈冲突。
因为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虽然对不愿意归顺自己的部落人非常仇恨,但是也不会容忍自己的部族人被西夏人屠戮殆尽。
到时候肯定会派出契丹部族士兵,借着保护族人为借口,进入西夏国打着帮助潜逃部落抵御西夏国的清剿的借口,顺便收编潜逃进西夏国的契丹部族,可谓“一箭双雕”!说不定还能够敲诈勒索西夏国一笔巨款。
在新建的“契丹部落”城堡中,三个部落的头领拓跋干、拓跋静怡和拓跋丹阳族长齐聚一堂。他们的身后站着各自部落的得力干将,每个人都神情凝重,因为他们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避免自己的部落卷入西夏国和契丹族之间的激烈争夺战。
拓跋干作为三个部落中最年长的头领,首先发话:“各位,西夏国和契丹族之间的战争可能一触即发,还可能愈演愈烈,现在我们不可避免地被卷入这场战争,经过交战之后,我们的部落将会遭受巨大的损失。”
拓跋静怡点头表示赞同,她接着说:“我们必须想一个万全之策,既能保护我们的部落,又能避免与西夏国和契丹族发生冲突。”
拓跋丹阳族长沉默了一会儿,似乎在深思熟虑,然后缓缓地说道:“我觉得我们可以保持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这样一来,我们既不会得罪任何一方,也能避免卷入这场纷争。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部落的防御,以防不测。”
拓跋干和拓跋静怡听了拓跋丹阳族长的话,都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然而,燕青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皱起眉头,说道:“我认为这样做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尉迟恭率领的西夏国大军,实力强大,他们肯定会想办法让‘西南王’拓跋干的部落联军成为他们的‘炮灰’。”
燕青顿了顿,继续说道:“他们会以“西南王”部族联军,熟悉地形和契丹人战术为由,让部落联军组成‘陷阵营’,去冲击西夏国的防线,消耗掉我们部族联军的军事力量。这样一来,不仅会削弱西南王拓跋干部族的实力,也会让我们陷入被动。”
燕青的话让拓跋干和拓跋静怡陷入了沉思,他们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燕青接着说:“既然横竖都是死,我们为什么不拼上一拼呢?我建议把部落联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我带领契丹人部落的人加上一部分乃蛮部落的士兵,去袭扰西夏国的清剿大军;另一部分联军由拓跋丹阳头领带领,去袭扰进入西夏国的契丹人。”
燕青的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说:“我们要尽量把双方的队伍引导在一起,让他们互相残杀。只有这样,我们的部落联军才能在这场混战中找到生存的机会。”
“务必通过这次的双方遭遇战,让西夏国和契丹人都对彼此有所忌惮,不敢轻易再起战事!”
于是燕青开始详细讨论具体的实施方法。
首先,三个部落要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这意味着部落联军将把“西南王”部落的大量人员和物资都转移到各自的附属城堡中隐藏起来,使西夏国的使臣和将军看到的只是一个已经被消耗殆尽、只剩下老弱病残的部落惨状。
接着,他们将运用“消耗战”来对抗西夏国的军队。对于进入附属城堡范围之内的西夏国“斥候”、粮草运送队伍以及小股部队,我们将毫不留情地将其全部击杀,绝不留下任何活口。这样一来,西夏国大军的补给路线就会被切断,从而有效地拖住尉迟恭所率领的两万大军的行军速度,为契丹人大军的“斥候”能够轻易找到西夏国大军争取时间。
最后,拓跋丹阳族长和燕青所率领的两部分部落联军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对西夏国大军和契丹人大军展开“袭扰战”和“游击战”。他们要灵活运用“游击战”的精髓,即“敌疲我扰,敌跑我追,敌住我打,敌追我跑”,不断地给敌人制造麻烦和压力,让他们无法安心行军和作战。
燕青精心策划着每一步,犹如一个经验丰富的猎手,将巧妙地把西夏国大军和契丹人大军一步步引入他预设好的陷阱。这个陷阱是一片精心选定的区域,地形复杂,有利于他实施接下来的计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