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有1万1千多字。本章中的地名都用现代地名,方便诸位看官阅读。)
上午的会议结束,杨平便陪着众人前往一楼餐厅,简单用过工作餐后,没做片刻歇息,便又折回了三楼的办公室。
贾石与陈提二人,已在室内忙碌妥当——一幅巨大的作战地图,正赫然悬挂在墙面中央,无声地昭示着下午这场会议的特殊性质(军事会议)。
到场的尽是高级将领,杨平也不绕弯子,直接切入正题,开始部署作战计划。
他手持指挥棒,沉稳地站在地图前,棒尖直指地图最下方,声音清晰有力:
“根据前两日湘州州长、兼江淮兵团南路军总指挥路大,发来的军情通报,
南路军第4师、第5师押送着安南都护府主力开荒部队四万余人,月初已经启程,经灵渠、韶关道南下。
截至七天前,他们已分别击溃东侧番禺(今广州)、西侧领方县(今南宁市区)的交州士家部队,成功占据珠江以北区域。
按原计划,他们稍作休整后,将于八月初一渡江南下。”
稍作停顿,杨平下令:“本都督决定,将水军第四师调往珠江流域。
另外,把三千江东降兵、淮河地区训练的三千士兵,交由水军第四师一并运往珠江流域,组建为护民军第23师。
同时,将珠江北岸的护民军部队整编为护民军第七镇,
第七镇作为守备军镇,镇守由番禺改编的广州、南宁改编的桂州,统称岭南军镇。
这一军镇下辖3个步兵师、1个水军师,另含部分地方部队与后勤部队,总兵力三万人,
由护民军第5师师长马河担任总兵官,定为正四品单位。”
杨平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众人,补充道:“岭南军镇需在广州、桂州等重要节点设置6个卫所,
珠江以南三十里内再设4个卫所。
这10个卫所的人员,将从南征各师兵员中,依个人意愿选拔,
入选者直接授予勇士、男爵、子爵、伯爵四等爵位,
并获园、庄、村、屯,作为个人领地,分获一千亩至一万亩不等的土地。
他们的职责是自备衣物、粮草,为国家戍边镇守,
名下土地无需向朝廷缴税。
爵位、土地世袭。
但有一点,其世袭卫兵的继承人,需在15岁后进入军镇设立的军校学习,合格后还得在部队历练三年,才有资格接替父辈爵位。
若学习不合格,便从其兄弟中再选一人入校学习、参军;
连续三人不通过,便剥夺世袭爵位,收回土地,另从军中选取愿意戍边者接替。”
部署到此处,杨平话锋一转,看向江波问道:“江波,水军第三师从长江口沿海岸线南下到珠江口,
与走长江、湘江、灵渠、漓江再入珠江,哪条路线更易行?”
江波略一沉吟,行礼回禀:“都督,如今已是七月底。
据海边百姓所言,这段时间海面常刮狂风(台风)。
况且,我军船只多为低矮的蜈蚣船,沿海短途航行尚可应付,长途航行却从未尝试过。
属下以为,还是走内河航道更为稳妥,虽说会多费些时日。”
杨平闻言点了点头,当即拍板:“既如此,会后便给水军第四师发通告,令他们沿湘江、灵渠通道南下。”
确定了水军第4师南下珠江的路线,杨平询问在场众人:
“在本都督的设想中,未来新国家的边疆,南部以珠江为界,西南部以大江南岸百里为界,
涵盖了西部的高原地区、原本的西域都护府以及更西地区的中亚地区,最西侧以乌拉尔山为界。
乌拉尔山以东地区,归中央统辖。
在这些中央核心边疆地区,将会以护民军内部团级以下军官、士兵,甚至天下太平以后,增长人口中的开拓者,向这些地区设置卫所。
开拓成功者,朝廷予以颁发勘合,授予其爵位。
他们不仅拥有极高的荣誉(爵位),还拥有实际的利益——土地。
同时,他们的义务也仅仅是服从中央的政治法令,同时统一归军机省的卫戍建设兵团管辖,承担戍边和预备役任务。
使新政权的中央,能够控制这些地广人稀的核心边疆区域,诸位感觉这个计划如何?”
杨平的卫所制仿制了明朝时期,但跟明朝时期不一样——
明朝时期的卫所制度,是以官职百户、千户这样制定的,最终的结果就是:拥有权力的军官将手下的军户变成了奴仆,侵占了下层军户的土地。
而杨平的这个制度,直接将卫所军户给予其极高的政治地位,明确地授予爵位,
而且卫所没有固定的世袭军官,军官就是从这些实习的军户以流动的方式担任。
在其继承人军事学习合格之后,便会返回卫所,一步步往上走,担任各级军官。
这样,既保持了军官职位的流动性,又稳定了卫所内兵员的素质,
最重要的是,将基础土地彻底稳定给了军户,保证不会被卫所内部进行互相侵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